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点与文化面
张绍俊
  张绍俊

  最近参加了“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决赛,不揣忝列于“百名市民知识达人”之列。不过,比赛的胜利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喜悦,相反,却勾起了我的忧虑。我觉得,热闹之余,“盛景”之下,难掩其背后的社会文化隐忧,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深入思考。

  就亲身经历的感觉而言,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未可为非,未足多是。”具体言之,从比赛的宗旨、社会的参与及知晓度、各单位的组织与通力合作等方面看,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从比赛选手的选拔方式、质量、内涵等方面观之,仍存在不足。

  决赛试题几乎全为记忆性题目,选手只要将比赛的题库熟记于心即可。大多数选手只是死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遇追问,就现“原形”。比如有一题:“晏殊《浣溪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下一句是什么?”选手立刻胸有成竹地选对了“去年天气旧亭台”。但台下的汪涌豪教授追问:“你能不能说出下面两句?”选手顿时哑口无言。其实,下两句就是题目中的另外两个选项。难怪汪教授也认为,看来要“追杀”提问,才可体现出真才实学。

  而且,题库的答案并不是全对的,我就发现了两个错误答案。巧的是有一位选手正好抽中其中一题:“《千字文》中‘盘溪伊尹,佐时阿衡’里的‘伊尹’是什么时代的人?”答案为“西周”。但只要稍有历史常识者都知道:伊尹为商人。可惜那位选手盲信“答案”,仍是选择了“西周”选项。盲信,根本上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此外,每一轮最后一道抢答题分值最高,我正是抢对此题才顺利入围。反观大多数选手,有的出于“保存胜果”,有的出于“畏难”心理(答错要倒扣),多会选择放弃作答。此举充分反映出选手对自身的不自信,准确说,是对自身知识的不自信。

  正如评委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先生所言:“我们不仅仅要抓一个知识点,而是希望通过把知识背后的故事讲出来,将完整的艺术形象、历史的整个场景及丰厚的知识呈现出来,以点带面地带领答题者了解中华历史和文化。”事实上,近年来类似比赛不在少数,而暴露出来的“软肋”,也无一例外是类似的“知识点缺乏文化面的支撑”这一根本问题。没有文化面“托底”,孤立的知识点,往往更接近于功利性的“信息”,而非真正的文化承载。这些比赛的初衷值得赞许,但如何做好这背后的工作,如何以“点”为切入口,吸引选手、观众以至整个社会,关注“点”背后的“面”,让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正凸显出来,仍然是需要好好研究一番的。

  若明年还有下一届比赛,我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完善。比如,扩大题库设置,加大题库基数;准备大量有一定难度的非题库试题;加入评委追问环节……这样才能真正考察选手的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希望能创造出适宜、完善的比赛机制,让真正名实相符的“达人”得以脱颖而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与推广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新民资讯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事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乡村酒席
知识点与文化面
寂静的世界
家有小阳台
印象朱家角
今宵灯谜
名分
问羊知马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知识点与文化面 2015-02-05 2 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