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居饮食
苏枕书
  苏枕书

  据说不少研究者不会花时间做饭,随便应付,甚至——不吃。我从前的导师,保持留德时期的习惯,中午仅咖啡、面包而已。现在的导师,午饭是学校超市的便当。耳濡目染,理应效仿。身边的同学,大多埋头苦读,少思饮食,符合研究者清苦修行的特性。叫我天天吃学校食堂,倒不会有意见。只是偶尔会有十分想吃的东西,比如春天的笋,仲春的蚕豆,初夏的毛豆与蘘荷,秋天的芋艿,冬季的慈姑,超市遇到,忍不住构思怎么吃。幸而杨绛先生曾云:“我有时想,假如我们不用吃饭,就更轻松快活了。可是锺书不同意。他说,他是要吃的。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稍减我牵挂美食之际的罪恶感。可是钱先生自己大概不做饭。也罢,有此工夫纠结,大概饭也做好了。

  今春迁居以来,离校极近,晚上可散步回家做饭,顺便留好次日便当,倒不觉很费事。一个人住,如何把握食材的分量,最为难办。要试验一阵,翻翻《生活手帖》之类的杂志,才会逐渐有概念。譬如绿叶菜不可久贮,洋葱最好放网兜挂在阴凉处,青椒惧水,须密封冷藏。凡此种种,实践方知。超市每周一、六打九折,于是尽量这两日去储存食物。先吃不易保存的食材,土豆、芋头之类,可以多留几天。黄瓜、番茄是万能配菜。苹果是万能水果,喜欢放一两只在书架上当摆设,吃掉了再买几只补上。有不少杂志或书,介绍一人饮食如何节约时间。仔细一读,还是精细的居多,总归少不了许多步骤。不过蒸蔬菜值得推广,没有蒸笼也无碍,水锅当中置碗,蔬菜切好放进去,沸水焖几分钟,撒盐或蘸酱油,就可以吃。荤菜较费事,炖煮的肉还好,开着文火,只要别忘了就行。煎肉或煎鱼亦简便。洗碗看起来很麻烦,一鼓作气,千万不可拖延,其实也不可怕。养成习惯,做饭就成了每天重要的消遣,还可顺便格物,探索某种蔬菜的起源、民俗学意义。

  某日半夜,突然想吃啤酒渍萝卜。是在滋贺阿姨家吃到,据说是外婆传授的做法,只要加啤酒和糖,密封一阵就可以吃。真的很美味,光过白饭也能吃掉很多。于是出门买萝卜和啤酒,依样做了。隔两日忍不住,打开其中一小盒,切一块吃,离阿姨家的美味相距甚远。“要密封一周才能吃,千万要忍住,中途不要打开,萝卜正在努力发酵呢。”阿姨说。原来如此!只好把装萝卜的盒子们都藏到冰箱最深处,以免好奇心再发作。

  立夏以来,夜夜要吃西瓜。来自熊本的西瓜,多汁甜美。而瓜皮不好处理,放垃圾袋容易生虫。不如吃了吧。一位旧友,曾将西瓜皮白色的部分切细条,用辣椒和油爆炒,说是贫家消夏的美食。在他家吃过一回,无甚特别滋味。瓜类的口感,大概都相类。刨皮时,常常念及旧友。如法炮制,成功处理掉西瓜皮。或拿盐渍,亦清脆可食,心里很满意。可见东亚人民对食材的灵感,大抵相通,万物皆可盐渍。

  节序川逝,店头已见青梅。照例泡了梅酒,去年的酒也开封尝了。客中有一些年年保持的惯例,不失为消遣之法。水边萤虫明灭曼舞,枇杷已熟,低处被人摘尽。高处的,若无工具,断难企及。盼望雨日,不似晴日的明亮积极,幽暗光阴里看闲书,小睡片刻,也不觉惊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天地/金融城周报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样板
   第C04版:处方/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现场
   第C06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请给退休者一个“仪式”
独居饮食
长满扇贝的诺曼底海滩
爷佬佬
几难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养眼有方
究竟谁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独居饮食 2016-06-25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