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飞行途中随意点开的一部纪录片,却让人心底顿生波澜。是央视拍的《与全世界做生意》,其中一集,是关于义乌的片断,可以说是“小人物的大生意”,非常精准地点到了中国改革对一些原本“低到尘埃里”的平凡百姓、一些原本不曾在历史上出头露面的平凡地域,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如同电视片所指:“13亿人的生存压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制造超级生意……”
对,说的就是义乌。
镜头里的一对吴氏姐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很早卷入商潮,至今做的还是针头线脑的生意,手工树脂冰箱贴;用的还是前店后厂模式,前店是几年前用800万元盘下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个10平方米的摊位,后厂是弟弟管理的一间小厂,为客户赶制冰箱贴。每天,吴氏姐弟能向全世界卖出10万片冰贴,七大洲四大洋甭管哪里的风景,吴家的冰贴上都有,他们浅笑着说,每片利润只有一毛钱……
所以,你在异乡精心挑选的冰贴,很可能就产自你家门口的这个山区小县。
查了一下,公元前222年置县的这个地方,最初叫“乌伤”,此地的乌鸦们曾帮着一位贫寒孝子衔土葬父,乌嘴皆伤,很有几分悲凉。三面环山,土壤瘠薄,穷了两千多年,直到被那根叫做改革的魔杖点醒,顾影自怜的乌伤,才成了威威赫赫的“乌商”。眼下,义乌是中国最富有的县,没有之一;乌商中有5万个千万富翁,百余位亿万富豪。每天义乌国际商贸城打烊,会驶出40万辆汽车,载着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意人;那里的7万个商铺,哪怕你每个只驻足几分钟,也要数年才能逛完……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奇迹——催生者是一群因为想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而变得最能吃苦、最有创意的中国山区农民。现在,你不管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欧洲、非洲、美洲,都能看到义乌生意的广告。全世界的商人纷至沓来——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针头线脑,也就离不开孤悬于浙中丘陵的乌商。说也奇怪,由乌商所代表的中国形象,比有些走出去的大型国企还要好。
类似靠针头线脑起家的生意,中国还有淘宝。对,马云、淘宝商家和吴氏姐弟的共同点,他们都做的是靠物流吃饭的生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中国人血脉中的商业基因早被老祖宗一语道破。
这当然也是一种创新。但今天的中国,光是通江达海,已远远不够。我们建了更多高速,卖了更多手机,制造了更多仿制品,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售卖别人的商品时,也向世界贡献出自己的创意、原创的产品?不但能改变自己也能改变世界的新“四大发明”?
世界在变。如果再不转型,再不重视创新,乌商依然可能还原成“乌伤”。
就像义乌奇迹并不是政府预见或扶持出来的,创新也一样。只要别盯得太紧,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乔布斯那个被神化了的小小“车库”。
也许,能够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意,正在不被注意的角落、不被管束的大脑里孕育着,就像30多年前不曾被当回事儿的义乌和义乌人……
嘘,别盯着他们,只需要不去干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