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收
齐新书
插图 叶雄
  ◆ 齐新书

  又到了报刊大收订的时候,依然,情不自禁想起做投递员的那三年。这期间有说不出的辛酸、道不尽的苦与乐,而最难忘的一幕,还是跟在师傅的身边。投递,并不是独行,啥时候都得有团队精神,领导,师傅,同事……日子如梭,影像刻录在心。

  偷懒

  投递完《新民晚报》后,双手抱着两箱上门揽收报刊的赠品从单位出来,日头慢慢隐落于楼层的背面,斑斓的色彩宛如一幅还没落笔的画卷,从钢筋混凝土构筑成的巨大屏幕缝隙中,落日西山的火红,让我看呆了。

  要是这时候能回转梦里水乡,站在圩堤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波澜壮阔的湖面染成了金色的鱼鳞状,挂枝的金橘在霞光的映照下,像群调皮的孩子偷喝了岁月的酒,你拥我挤;翻滚的稻浪于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相互间推推搡搡,侧耳细听,似大地的交响曲,连绵起伏。

  “齐新书,在想什么呢你?”师傅俞静的叫唤声把我从梦幻之境拉回到现实之中。该出发了,一群找食的鸟儿。

  从发行员徐娟手中接过中国邮政报刊费收据开始,我在收据清单上落笔的那一刻起,地球人都知道,中国邮政报刊大收订的工作开始啦。

  进大华邮政支局工作半年有余,也曾有过上门收费的经验,单据不会太多,零零散散,半年度的收订最多也是几十张,一百张不到。而跨年度的大收订,收费单据似孙悟空的筋斗云一般翻着跟头往上蹿,一下子猛增到几百张。

  心里面很清楚,小喽啰斗不过做庄的地主,何况我不是孙猴子。如果我是孙猴子,管理人员就是如来佛。

  想偷懒的念头在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似一股汹涌的暗流。

  长官

  一个胸无城府的人,他的心里收藏不了小情绪,虽说言语表达方面略微地显得笨嘴拙舌,眼角眉梢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流露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

  这是我“长官”的原话。

  “长官”是个脑袋大脖子粗的四川人。挤进了邮政系统,他这辈子不可能是大款,也做不成伙夫。但他的心里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着及精神领域的追求。

  我一直以为领导的作风如旧时的官僚,喜欢玩弄权术。“长官”的称谓在我心里认为是对他们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如果说,这种长相的人做事肯定是个风风火火、为人肯定大大咧咧的,那我告诉你,直观地从面相去判断一个人,往往大错特错,他是个心思缜密、心细如发的人。

  路上,师傅俞静告诉我,每年的大收订,新兵蛋子的身边都有一位老邮子协同打理。

  师傅的笑很甜,用户们说她的笑如老上海的大白兔奶糖,从内到外透着一股自然、随性的甜蜜,说话的语气一如江南女子的婉约,温声细语。

  用户们说:跟你师傅聊天,让人有不忍拒绝的感觉。

  用户们说的我信,跟师傅相处的时间久了,她的心如一潭清水,清澄到底。

  在我的眼里,师傅俞静是个爱心泛滥的人,对谁都是笑意盈盈,一副处世淡然、与世无争的好心态。

  两个小区转一圈回来,华灯初上。我们很小心地护着安全包,大都市的夜处处是璀璨灯火,耀眼的灯光如天上的星星,脑海中自然想起郭沫若先生的《街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上海,把生活的路照得通明。

  摆摊

  一个月下来,收上来的款项却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那位肥头大耳的“长官”悄无声息地走到我和师傅的身边说:“上门揽收也有门道。从表面上去看,揽收工作貌似简单,其实是在检验投递员平时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也是考量投递员的服务态度。当收订工作走入盲区,问问身边的同事,他们有什么诀窍?还得问问收费单据,有时候收费单据会跟你说话的。”

  上下楼道时我和师傅都在琢磨,无厘头的奔波犹如盲人摸象,就算你练就了绝顶轻功,恐怕也很难走出这迷魂阵,必须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准用户的需求及平时的阅读方向。

  师傅帮我把收订单据重新捋了一遍,总结这几天我们上门收订的经验,希望从中找出制胜的法宝或者说窍门。丫头师傅一张一张仔细翻阅单据,翻着、看着,看着、翻着,突然间像是发现了新大陆,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我吓了一跳,害怕俞静师傅得了失心疯,如果是这样,我的罪过就大了。心里暗暗地在祷告:佛祖爷,您老人家佛法无边,救救我的美女师傅吧。

  “说什么呢,你。”

  师傅明显地猜出了我的担忧。她说从单据中可以看出,如果某一家报刊订阅的费用达到千元以上,大多数是公费订阅,他们在等单位发订阅券,我们急不得也急不来。但是,我们可以先从《上海老年报》《报刊文摘》《益寿养生》之类的报刊入手,逐门逐户上门收订。

  说是从小处着手,为来日着想。

  我算是被丫头师傅身上一股不认输的倔劲给彻底征服了。如果再不用点心思去积极配合工作,我怕待在大华邮政支局也会遭人唾弃。

  想起“长官”在晨会上说的话。我们投递员在与人打交道,和人沟通交流的机遇比其他人占有一定优势,平常投递包裹、挂号信时积攒起来的一点人脉资源也该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先跟居委、物业打声招呼,平时忙里偷闲常帮他们出黑板报,慢慢地建立些感情。经过他们同意,然后找到保安经理,借来一块人一般高大的黑板,充分发挥自己爱好书法的优势,用彩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写下公益性质的广告语:爱传万家,信达天下。一个跟生活有缘的人,从读书看报开始,让你的眼光比生活看得远。

  偌大的一个空心字:缘。占了黑板面积的三分之一,立在大门口右侧,小区里进进出出的人都会去打量几眼。还有邮政系统大收订的广告跟进,加上我和师傅马不停蹄,师傅说:“忙了个多月,一场秋雨,让生活越发显得诗情画意,邮由缘起,缘由心生,该是到了我们进社区设点摆摊的时候了。”

  丰收

  清晨,鸟儿在窗檐啁啾,阳光轻轻地掠过高低错落的楼群,出行的人们衣着打扮悄然地换上秋装,盛夏随着一颗颗纽扣系进了秋天温实的怀抱,少了些夏的热烈,多了几分秋的平和。

  我负责投递的小区门口左拐是早餐门市部,豆浆、油条、生煎、小笼包……应有尽有。热气腾腾的蒸笼中、平板锅里的美味让人们放慢了脚步。能吃是福,却也时刻提醒着你的肚子,不再使其轰鸣,就别忘了奔跑。奔跑是生活的主题。脑力的、体力的,几分付出几分收获。一切有条不紊,一切井然有序。

  蒸笼里、平板锅中升腾起人世间的烟火味儿。

  报刊收订摊点设在小区的活动中心旁,由于宣传到位,小区的订阅户纷至沓来。师傅甜甜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并能准确地报出他们姓名。叔叔、阿姨们笑了:“用心了,孩子,不再是埋头赶路……”

  时间在忙碌的收订中悄然溜走,不知不觉中快接近晌午,师徒俩趁没人的空当伸了个懒腰,舒展下筋骨。对面一居户把楼层的大门敞开,两挂长长的鞭炮摆成心心相印图形,胸前的红花随着主人家迈开的步子,颠得眉开眼笑。

  当我问起他此刻的心情,他满脸喜悦,神采飞扬地说:“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幸福生活就像门前的果树,无论是嫁是娶,嫁的是幸福,娶的是如意。”

  裤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掏出瞅了一眼来电显示,是老家叔叔打来的。叔叔在电话中告诉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家中啥都好,勿要挂念,安心工作。

  叔说话的时候,语调很轻快。

  我和叔叔说:“家里一切都好,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现在,我也在忙着秋收呢。”

  “啥,你在上海也种地?你就哄你叔吧,就你那细胳膊小腿……”

  鞭炮响了起来,喜庆的鞭炮炸开了秋的欢畅,秋的滚烫,炸落了一地的相思。

  我把电话的听筒对着噼里啪啦的炮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教育专版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终生的良师益友
秋收
寻亲公告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0秋收 2016-10-16 2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