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年冰川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人迹罕至的北纬69度的严寒荒原地区,有一个名叫Ittoqqortoormiit的小镇,坐落在一浅浅的海湾峡口。小镇说大很大,是格陵兰岛东海岸最大的人类居住区;说小很小,人口总共只有200来个因纽特人。
人类居住此镇历史,迄今不足百年,最早只能追溯至1925年。起因是那时挪威拟对没有人迹的格陵兰岛东海岸,提出主权主张。领土不论肥沃与贫瘠,一旦分争就会刀枪相向。因此丹麦派驻格陵兰岛总督闻讯,立即从相对适合居住的西海岸派出三个因纽特人,试探性地居住格陵兰岛东海岸——后来命名为Ittoqqortoormiit的地方。总督的逻辑非常实用且符合法理:借此就能雄辩地证明——格陵兰岛东部,“自古以来是因纽特人的家园”,是丹麦领地,挪威休想染指一寸土地。
格陵兰岛现为世界第一大岛,有217万平方公里,但84%的面积是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冰川,其中中部冰川最高达3公里称之冰盖,所以东西南北不连通。因纽特人居住区集中在西海岸南部地区,目前约有5.6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14人;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迄今都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
幸运的是,一年后,即1926年格陵兰岛总督发现那三人还活着,所以又迁徙70名因纽特人至Ittoqqortoormiit,其后经过经年累月地发展,该地升格为“镇”,格陵兰岛东部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丹麦领地之一。
小镇地理:南面是海,东、西及北面为山坡,其中东西向较长,南北向狭窄;房屋散落在山坡上,因外墙都涂上五颜六色的色彩,在荒凉的冰原世界,格外有视觉冲击力。小镇成年男性都是以狩猎为生,猎杀驯鹿、麝牛等动物,也射杀北极熊、独角鲸、海豹等动物。另外政府也给予生活补贴;成年女性操持家务为主,但也会猎杀动物。小镇人口虽少,但公共设施较全,有教堂、幼儿园、学校、体育馆、医院、气象站、直升飞机停机坪以及超市、储油罐等。其中学校位于小镇的最中央;教堂伫立在学校正南方的海边,墓地位居学校北面山坡之顶;小镇市政中心安置在小镇西部;市政中心的西南方向濒海之处是医院;小镇西北的山顶上有直升飞机停机坪;气象站坐落在小镇东部。出乎意外的是,小镇西北山凹里,藏有一片种植人工草地的足球场。
小镇有不少人家拥有四驱摩托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我遇见过载有小孩的四驱摩托,在碎石路上行驶,很是拉风。小镇上有大型储油罐,但我未见加油站。需指出的是,小镇甚至整个格陵兰岛都没有公路,只有人多了踩踏出来的原生态的碎石路。因此四驱摩托的实用范围,其实仅限于小镇里。最有效的较长距离的家用交通运输工具,还是雪橇犬。据我观察,家有雪橇犬者,一般拥有八至十只雪橇犬。
根据学校位居小镇中央的“镇建”布局,彰显因纽特人教育为本的价值理念。看来人不分肤色与种族,居住不论怡人城邦还是严寒荒原,教育为本,天涯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