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阿敏的演唱会,和一般演唱会不同,观众以中年朝上的为多。当然也有年轻人90后甚至外国歌迷,有实力的歌手总是不愁知音的。看演唱会时,我的身边就坐了一位中年男子,我并不确定他是自掏腰包或是拿了赠票来看的,但看得出他真的喜欢毛阿敏,经常大力鼓掌,耳熟能详的歌,也会跟着唱。
毛阿敏代表作多,电视剧主题曲,春晚唱红的歌,又翻唱不少8090年代其他歌手的金曲,引发现场观众的集体回忆。熟悉的旋律响起,瞬间可以想到听这首歌的那年自己什么样,社会是怎样的,亲人朋友又是怎样的状态,似乎还闻得到当年的味道。比如当毛阿敏唱《亚洲雄风》时我就一下想起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199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可是用零花钱买了很多盼盼徽章支持亚运会噢。那些徽章去哪里了已不知道,只知道最近新闻里说盼盼的原型熊猫刚刚去世。而北京亚运会居然是26年前的事了。
同一首歌,经时间的发酵,彼时听与此时听,感受是不同的。“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毛阿敏唱着《烛光里的妈妈》。简简单单的歌,感情却是真真切切进入听歌人的心。毛阿敏最适合演绎这类歌词简单,情感真挚的歌曲——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简单又真挚。我发现身边的大叔听这首歌哭了。我不是看到他在流泪。我只是看到他用手撑住了眼眶,在暗场时摘下眼镜,匆匆低头擦着眼角。他有怎样的故事我不作联想,那是一个中年男子不惯与人分享的心事。
无论少年还是中年,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对孩子总是无私,孩子往往对母亲感到歉疚——明白这道理时,许多错过已经无法弥补。毛阿敏唱出了真情,她的母亲是前几年去世的。早前开记者会时,有一位当年去毛阿敏位于天山的旧居拍过她家的摄影与她拉家常,她用上海话说:“哎,阿拉姆妈已经没了……”
演唱会后,经纪人带我去后台见毛阿敏。后台除了我这样的不速之客,还有几位特殊的演唱会座上宾。毛阿敏拉着他们的手跟女儿介绍说:“就是这位医生噢,我那年刚生下你的时候,你老是生病,多亏了他啊。快谢谢他。”一转眼,女儿已经长得比毛阿敏还要高了。
她是失去了妈妈的女儿,同时又是一对儿女母亲,毛阿敏在她的歌里唱的母爱,已不止是“受”,也有了“施”。岁月给她的歌声加料、鎏金,难怪越来越耐听、越来越动听。
——唱歌的人唱的是歌,听歌的人听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