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我家住在一排平瓦房里,10多户人家相邻。平日里,各家有什么好吃的,便相互送一点。这“送一点”,到了过年,愈加频繁而亲切。
临近大年三十,空气里弥漫着炒花生炒蚕豆炒玉米炮子的香气,左邻右舍时不时传来锅铲磕碰的声声脆响。这时找玩伴玩,口袋就显得小,赵家炒熟了花生,王家炒熟了玉米炮子,赵妈王妈都抓上几把朝我口袋里塞,口袋被撑得满满的,边走边撒。过年的气氛,便从这香喷喷里预先开始了。
腊月里,邻里间小碗来大碗去,谁家刚炸的藕丸子,送来一大碗,还是热热的;谁家刚打的糯米糖,送来一碟子,还是黏黏的;谁家新做的豆腐,送来一钵子,还是白嫩嫩的……送来时,都是一个词:尝尝嘛!这“送尝”里,有时能化解平日结的疙瘩。那年夏天,隔壁江妈家的小二子与我二弟一起玩,小二子砸破了二弟的头,我妈没好语地与江妈争执起来,从此结了疙瘩。腊月里,我妈特地拿只大些的瓷碗,盛上满满一碗糯米丸子让我给江妈家送去,我说,她家我不送,她家小二子砸破了二弟的头,还不承认呢。妈哄我非让送去不可,说,过年嘛,过去了的事,别和人家计较哩。
除了相互送吃的“尝尝”,还有相互“借”备年货的工具。赵家有一钵黑砂子,轮番着在邻居家里用来炒花生炒蚕豆;我家有个木制形似抽屉的工具,专切糖的,糯米糖、花生糖、芝麻糖从锅里趁热装进这工具里,压实按平整,待糖半凉,再倒扣下来切成糖片。这工具整个腊月没得闲,邻居们轮番借着用。
腊月里,邻居间“送”和“借”,营造出的浓浓年味,令我至今人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