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广为人知的女性小提琴家有哪些呢?很多人会想到穆特,也有人会提到某位跨界小提琴手。而有一位在19世纪风靡一时的小提琴家,你很可能听说过她,却未必有印象了。因为你是从夏洛克·福尔摩斯那里听到的。
还记得这一段吗?“咱们叫它作‘血字研究’好吧?何妨使用一些美丽的辞藻呢。在平淡无奇的生活纠葛里,谋杀案就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中间……咱们先去吃饭,然后再去听听诺尔曼·聂鲁达的音乐演奏。她的指法和弓法简直妙极了。她演奏萧邦的那段什么小曲子真是妙极了”,接着福尔摩斯哼唱起来。
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第一篇《血字研究》。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名侦探的出场吗,从容不迫,且流露出某种偏好与品位。由于当时是华生医生第一次见到福尔摩斯,他花了不少笔墨描写自己的惊奇。《血字研究》是福尔摩斯系列中篇幅较长,内容又比较阴惨、悲剧性的一篇。但柯南·道尔初次描写主人公勘察现场,竟以他邀请华生同赴小提琴音乐会结束。不少福尔摩斯迷对这一笔津津乐道也在情理中。
可能很多人都会同意,福尔摩斯比007更有深度。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设计,多少包含了过于全能的、理想化的成分。博学多才,在推理之外,也有非凡的科学天赋,又是卓越的拳击手!邦德也无法超越,同时福尔摩斯还是位业余小提琴家。他习惯于通过即兴演奏来激发自己的思维。所以他去听小提琴音乐会,完全是站在内行的角度,而那位聂鲁达也确有其人。
1839年,聂鲁达(Wilhelmina Neruda,诺尔曼是日后的夫姓)生于摩拉维亚一个历史悠久的音乐世家,最初跟随父亲学琴。她是一位非凡的神童,大约12岁时,已成为光彩笼罩整个舞台的技巧名家了。尽管没有录音留存,可聂鲁达小时候的演奏是相当辉煌,又比较成熟的。当时的乐评人表示,不需要因为她的年纪而对其演奏做出某些宽容,这完全是一位音乐家的手笔。“不仅年龄小而且人长得也小,但是简直就是一位帕格尼尼……她的演奏技巧,尤其是她的运弓,一切都是那样完美。”
这是个颇了解小提琴的人做的评价。然而到福尔摩斯与华生听那场音乐会时,聂鲁达的“少女帕格尼尼时代”很可能已结束。这同一位小提琴巨匠有关。舒曼和勃拉姆斯的朋友,小提琴家约阿希姆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大师之一。他最大的影响,就是唤起听众对严肃曲目,以及深刻的音乐表现的热情。其实在19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听众的品位也有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他们过分热衷于技巧华丽的演奏,哪怕音乐本身完全缺乏深度。
约阿希姆大大扭转了这种倾向,聂鲁达则成为彻头彻尾的约阿希姆的信徒。人们转而称她为“女约阿希姆”,这在当时是很有分量的肯定。小提琴家的演奏风格也倾向于古典派的内敛。尽管有时被认为是效法那位楷模过多,也过于彻底,聂鲁达的深刻修养仍是有口皆碑的。当然,严谨的风格并不妨碍她在小提琴上拉出优美的音调,通过肖邦钢琴音乐的改编曲迷住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