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实验室看世界
“互联网+文化传媒创意实验室”,是同济一附中建设的人文类创新实验室。为了让实验室给学生们提供更前沿、更专业的传媒内容。同济一附中与新民传媒合作,由后者度身定制了集开放性、前瞻性、专业性、探究性、实践性以于一体的“互联网+传媒”课程。
“让学生们多看看世界”是同济一附中校长阮为的心愿:“现在的课堂上,教授传统经典内容比较多,相比之下,当今世界的一些前沿内容无法在教材中体现,这就需要学校增加这方面课程,帮助学生触摸世界。”
通过实验室的学习,同济一附中的高一及高二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传媒及相关领域的的基本理论,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媒体传播实践,包括完成新闻报道、版面编辑、新媒体互动传播等任务。实验室充分依托了新民晚报社的社会资源优势,集合国内文化传媒创意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培养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创新精神打开若干种可能性,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开拓眼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从职业体验的角度出发,该课程也能让高一及高二学生体验传媒职场生活,为以后步入职场提前做准备。学生通过7次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大体上对媒体行业有个初步了解,初步学会媒体采编实践完成新闻报道、版面编辑、新媒体实践等任务。
课程紧扣传媒各环节
在首期课程中,本实验室课程设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基础艺术理论、创意产业基础理论等人文科学,把这些人文科学置于互联网背景下,与之产生交叉,并聚焦其实践性及其社会意义。
首期课程包括传媒学概述、新闻的采集及写作、采访实践、新闻编辑及编辑实践、新闻摄影及摄影实践、新媒体的理论及运用、新媒体实践等。
以“新媒体的理论及运用”课为例,授课教师以理论学习+小组讨论作为方式,首先讲授新媒体概念,新媒体的构成要素(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传播方式的改变及创新性,新媒体的类型,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等内容,然后以新媒体出现带来改变的案例为由头,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组讨论。
而在“新闻编辑及编辑实践”课上,授课教师会讲授新闻编辑的前期策划,追踪及引导新闻采访,编前会和编辑的中后期策划,稿件修改及标题制作等理论知识,学生们则进行一组版面编辑实践,在动手中体会行业的实际运作。
未来要让学生走出去
首期创新实验室课程中,没有走出校园真正接触传媒企业,或许是令学生感到“不解渴”的地方。对此阮为表示,新一期课程将更加突出实践性,要多带学生走出去。
阮为说,“走出去”既包括让学生走进媒体单位,实地感受新闻记者、编辑等采编人员的工作情况,也有带学生参观报纸排版、印刷厂等报纸生产环节,更需要拓展学生的交际面,带领他们走进学校周边的知名企业,实地采访企业负责人。
对于“互联网+文化传媒创意实验室”未来的建设,阮为的想法很多。他表示,实验室既要提供动手实践,又要紧跟现实发展,学校将进一步邀请互联网大咖进入课堂,逐步开设“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游戏”、“互联网+购物”等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当下最流行的互联网高科技,以及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学生通过这种体验,最终能影响自己未来大学专业发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