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物”系列文库本第二辑近期出版,继第一辑的《柳宗悦》《花森安治》和《小津安二郎》之后,这一次,三本《佐野洋子》《茨木则子》《米原万里》的作者/传主都是女性。
“人与物”系列选取在艺术、工艺、诗歌、电影、出版等领域洞察生活的日本作家,一人一册,辑录他们的经典语录和短篇随笔,更有非常难得的“生活的纪念”板块,拍摄人物生前爱用的物品,讲述背后的故事,让文字中的人更加具体和鲜活。
这三人中最有名、最为大众所熟悉的应当是佐野洋子。她一生出版过170本书,大部分是绘本,代表作《活了100万次的猫》为百万级畅销书。她晚年有多部随笔,多有中文译本。
佐野洋子说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比如——
“与人相遇也是才能。即使没有别的才能,我也自认有与人相遇的才能。”“孩子只要拥有爱的能力就够了。”“灵光一闪的,是神心;反复琢磨的,是人心;神心,有比没有要好,但要只指望神心,就不妙了。”“若问我为什么而活,我是为了过平凡日子而活。”
但只看这些,未免有点错待她。佐野洋子的文字纯真、洒脱、率性、直白,不拘一格,看似极随意,实则牵动人心。
三人中最不为中国读者熟知的是茨木则子。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少之又少,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出版物只有绘本《小海贝远游》,其他网络上的资料,多半为爱好者自发翻译的诗歌。
初次遇见这位诗人,让人不得不为她的美丽而激动。
“当我最美丽的时候,
城市轰隆隆地倒塌,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看到了蓝天,
然而城市并非为她的美丽而倒塌,是因为战争。”
茨木则子出生于1926年。《当我最美丽的时候》写于日本战败后十二年,回望战争的岁月。这首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还被美国“民歌之父”皮特·西格谱成优美的歌曲。
茨木在日本名气很大,被称为“日本现代诗的长女”,创办诗刊《棹》,并与包括谷川俊太郎在内的诗人们过从。《棹》主张用平易的语言表达个体感受。她本人的诗也是贴合生活、平实明了的,避免表达晦涩。
此文库本中除了她代表性的诗篇,还包括《美的语言》等杂文,是中文世界对诗人的第一次全面译介。
熟悉程度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日俄同声传译、翻译、散文作家,外号“毒舌美人”的米原万里。
她的《旅行者的早餐》已有中文简体版,另有《米原万里的口译现场》在宝岛台湾出版。美食与语言,是她世界的重要部分。
文库本的收录既包含与美食探索相关的文字,也有与翻译“主业”相关的语言方面的思考(《空气般的母语》),类似“日语水平不行的人即使学会了外语,水平也只会比日语更差”这样的“酷评”,让人一睹她的辛辣。
佐野洋子结过两次婚,并有一个儿子,其中一任前夫是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她晚年罹患癌症,长期抑郁却霍然而愈,在病中还写下包含《没有神也没有佛》等在内的大量随笔。茨木则子结过一次婚,深爱的丈夫突然病逝后,她独自生活了三十九年,留下遗书三个月后悄然离世。米原万里长期照顾患病的母亲,五十六岁因癌症早逝,没有结过婚,与猫狗一起生活。
尽管人生际遇不同,这几位女性都美丽而强韧地活过,尝过人生百味。同时,又因为不停地创作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
加缪说过:“必须去活,去创作。活到流下眼泪……”
所谓“由于是女性,所以独具细腻的感受力”,细想是经不起推敲的。身为女性读者,我想那特殊的牵连大概可以以茨木则子的诗句说明:
少女时我曾笃信:长大就是变得世故粗粝
直至见到一个出色的女人
她字正腔圆、举止美丽
仿佛看透了我的逞强
她若无其事地对我讲:
对人也好,处世也罢
天真很重要
……
我大吃一惊
而后深深领悟
即使长大
也可以忐忑吧
……
真正难的是
即使年老
也像初绽的蔷薇一样
柔软地对外开放
……
(茨木则子《汲取——献给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