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读《后汉书》,说一名人(姓名已忘)休妻,其妻不甘,召宗族百数十人,数其夫诸多劣迹而去,此人因此声名扫地,前程尽毁。这样的事儿,古今皆有,于今为烈,现今贪官落马的新闻中,多有贪官休妻新娶,旧妻怀恨,揭发告诘,致贪官贪事丑事败露者。也有贪官包养情人过多,照顾不周,引致某情人不满,起而举报,致贪官名裂身败者。我国官场离婚率,据说远高于民间,此类事绝非佳兆,乃世风浇薄之征,可为叹惋者也。
对这类社会现象,民众的看法往往很有意思,爱憎取向亦很分明,值得引起人们的思索。我国民间故事有一类型,流传地区甚广,我这里姑且称为“休妻故事”,大致说妻子本为有福之人,却遭丈夫遗弃。被弃的妻子终获好运,丈夫则因休妻而福运尽失。如一则汉族故事《信马由缰》说:某富人(或贵人)为儿子算命,知其子须娶一有福女子才能保住家业,因此为儿子娶一贫女。婚后丈夫嫌弃妻子出身卑微,将她休弃。贫女骑马离家,信马由缰至一穷苦人家,家中只母子二人,贫女嫁给了这家的小伙。她拿出银子让丈夫买粮米,穷小伙不知银子为何物,说他打柴的地方这东西很多。贫女于是找到很多银子,从此过上富裕生活。贫女的前夫则家业破败,沦为乞丐,恰好到贫女家乞讨,两人相认后,前夫羞愧难当。
这类故事异文很多,或以弃妻的原因为妻子丑陋,如“长一脸麻子”、“生一头秃疮”等,且不说。休妻故事寓于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牵系着民众复杂的情感、观念,具有相当的深刻性,值得咀嚼玩味。且不说从前休妻造成的社会悲剧,以及这类故事蕴含的福运天定的观念。我以为有意思的是,这类民间故事还蕴含这样的寓意:一个人的福运与德行有密切的联系,因贫或丑弃结发之妻,非盛德之举。因为离弃了德行,自然只能倒霉了。一则故事中有歌云:“张郎张郎,心地不良,前门休了丁香,后门娶进海棠。无义之人,好景难长”,说得十分清楚。从前民间谚语谓“休妻毁地,到老不济”,而“糟糠之妻不可弃”的古训更无人不知,则这类民间故事得行其道,绝非偶然。
极有意味的是,这类民间故事另有一形式,为“灶神来历型”,这个类型的故事在休妻原因上多为丈夫受了别的女人(今日所谓的小三)的勾引,故事的结尾也多有不同:休妻再婚后过上好日子,前夫沦为乞丐并双目失明。前夫乞讨恰至前妻家,她认出前夫,出于怜悯,做了他素日爱吃的食物并在食物中暗藏了金子。前夫从暗示知道来到前妻的家,羞愧难当,钻灶自尽。女主人念及旧情,将前夫作为灶神祭祀,从此民间有了祭灶习俗。有的结尾说前夫不知给他的食物中藏有金子,反将食物转送他人,或不小心遗失了,使到手的财富失之交臂。他得知真相后,因羞愧而钻灶成为灶神。表面说的是前夫的没有福气,但由于他的没福源于失德,所以强调的依然是失德的恶果。这样的故事意味深长,从前的好官死后大多被民间尊为神,香火不断;休妻的富(贵)人则成了民众瞧不大起的灶君,只在年末用麦芽糖糊弄糊弄他,或者就用烂面汤将就着对付他,民间歌谣云:“灶王老爷本姓张,一年一碗烂面汤。”可见民众对因失德倒霉的富(贵)人是并不赋予多少同情的。
据说现今各地有编廉政材料之风,我以为在我国(亦流传于东亚各国)广泛流传的“休妻故事”也值得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