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分成12个小组,沿不同路线对上述区域内地标性建筑、旅游景点及商业机构的单位名称牌、店招店牌、指示标志牌、路名牌、商业和公益广告牌等标牌中的汉字使用和英文译写进行了地毯式检查记录。对发现的不规范现象,如不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了繁体字和异体字、英文拼写错误、中式英语等,同学们还逐一拍照取证。据市语委办人士介绍,这些不规范用字用语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比如,某咖啡馆的招工广告,将“诚聘”的“诚”字写成了繁体。还有一处楼盘的名称,用的也是繁体字。随同学们一同巡街的语言文字专家表示,在本市制定的规范语言文字的规章中提出,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牌匾,需要配上规范的副牌。
行至陆家嘴人行天桥上,同学们发现在指示“太平金融大厦”的标牌中,“金融”的英译“Finance”被错拼成了“Flnance”,“大厦”的英译“Tower”被错拼成了“Towe”;而“金茂大厦”在有的标牌里被译作“Jinmao Building”,在有的标牌里又被译作“Jinmao Tower”。在一家烟酒专卖店前,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秋武教授提醒同学们,店招上把专卖店译成“SPECIAL STORE”就属于典型的译写不规范,而这种情况在不同的场合并不少见。
据悉,市语委已在“上海语言文字网”开通了“上海市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网络监测系统”,接受社会各界关于用语用字不规范现象的投诉与反映,今后还将定期开展高中生“啄木鸟行动”,持续加强管理。有关部门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在语言文字日常使用中增强规范意识,制作标牌前要对其中的中外文使用规范加强审核与把关。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