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浦东新区花木国际社区的海桐小学,如同她富有诗意的校名一样,蕴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行动指南,以“健康身心、高雅情趣、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为办学理念,着力构建起一所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乐园。在建设校园文化乐园的过程中,“六艺修身,文化海桐”,成为海桐小学师生的追求,也是学校鲜明的外在特征。孔宇玮校长是孔门后裔,学校所倡导的“六艺修身”,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孔子“六艺”,而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与海桐办学理念相融合的一种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与内容。孔校长说,就某种意义而言,“六艺修身”是具有海桐小学特色的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
本着让师生浸润在“六艺”的文化氛围中,海桐小学做到步步有景、处处育人,让校园成为“六艺修身”的乐园。学校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打造特色楼道文化。在楼梯和走廊设立了《三字经》《弟子规》、古代六艺简介、好书推荐等经典长廊,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还开设多门传统文化特色教育课程:书法艺术课程,丰盈写意人生;童谣艺术课程,涂抹童年色彩;本土乡音课程,激发家乡热爱之情。
不仅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力行国际化教育、引领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培养世界小公民等方面,海桐小学也独树一帜。
走进海桐,现代、优雅的校园环境,可爱、活泼的学生,忙碌、热情的老师,“Morning.”“Hi.”和你擦身而过打着招呼的老外,处处显露着“国际范”。作为一所地处国际社区的公办学校,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的学生,是海桐小学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建构国际化课程体系来提升教师教育国际化的能力,丰富学生国际交流的活动体验,从而实现“融入多元文化,打造国际校园”的目标。
“学校从教育国际化所涉及的不同角度出发,建构多维立体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国际化校本课程,如中西文化比较(East Meets West)、外教课程(Big English)、CLIL课程(Bilingual Science, Bilingual Art, Bilingual Drama)、各种主题探究型课程(Projects)等。从1999年开始开设外教课程,至今已经有17年,是上海市公办学校中引入外教进行英语听说教学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效果极为显著的学校之一。外教的引入培养了师生与异国文化相沟通的语言表达、国际性礼节和理解能力。”孔宇玮校长说,学校还自主开发了CLIL课程Step into Science(走进科学),以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教学语言,通过科学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该课程被华师大教育出版社评为优秀校本课程。
学校还特别注重通过各种国际性交流互访活动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进作为一个“国际人”的体验。如与来自21个国家的世界小姐开展绘画创作活动,学生流利的英语表达和彬彬有礼的品行让各国佳丽赞叹不已。活动当日作品的拍卖所得均被用于捐助非洲贫困儿童,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世界小公民的责任。
海桐新动力
触球社团“HIGH ENERGY”
海桐小学的操场上,一名女孩子拿到了球,抱着球左右躲闪,使劲地往前跑,尽量避免被对手触碰,其他队友都跟在他的身后,做着传接球准备……防守队员严阵以待,全力的封堵她前进的路线并抢下对手中的球,场上?“touch、touch”的呼喊声不断。这项被称为“绅士的野蛮运动”的球类活动瞬间吸引了路过的外籍教师Matthew和Anna,他们一起高喊“touch、touch”,场下的外教和十多位中教的呼喊声和场上孩子们的呼喊声遥遥呼应。
“HIGH ENERGY”海桐新动力触球队是学校众多学生社团中最年轻的一个,却是人气最高的社团之一。被简称为“触球的”触式橄榄球,更像一个游戏,让孩子们体验追逐与被追逐的原始快感。
曾经有孩子在比赛中的想逞英雄,自己去得分,后来发现这样横冲直撞,往往会被touch,只有被迫传球,更惨的还会造成球脱手,交换球权,所以玩触球的每个队员都要学会传球、配合。橄榄球最讲究合作。比赛中,队员只能向后或向侧面传球,不能向前传球,这就要求所有成员要“共同进退”。孩子们在享受活动带给自身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和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HIGH ENERGY”海桐新动力触球对成立两年来,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展示着海桐孩子的友善与风采;还参加过上海国际触球邀请,与众多国际学校的学生进行切磋。孩子们在运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学会尊重队友和团队合作。
海桐新气质
“小剑客”优雅与豪迈
剑道上,海桐小学击剑队的两位剑客相视而立,他们穿着雪白剑服,手持闪亮长剑,气势不怒自威,散发出的优雅气质和豪迈的气魄,真是英气逼人。
击剑——这项欧洲古老的“贵族运动”,有着“格斗中的芭蕾”之称,因为结合了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而被贵族青睐。海桐小学秉承“六艺修身,文化海桐”的教育教学理念,于自2009年成立学生击剑队,至今已有7年了,学校还将击剑编入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高贵的气质、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礼让和公平的人文精神,这又与学校倡导的“六艺”中的“礼”不谋而合。
学校击剑运动队在专业外聘教练的带领下,进行着高效、有序的训练。每周保证4次以上的训练次数、并配备专业的训练器材和服装。教练根据队员的实际状况,每周在即定的训练计划上会作稍许调整,以期达到最佳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队员们始终坚持着、拼搏着,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荣誉:全国击剑俱乐部联赛(上海站)冠军、上海市“同洲剑校杯”青少年击剑锦标赛D组男子重剑团体赛中第一名、上海市中小学生击剑竞标赛重剑团体第一名等好成绩。
剑尖上的优雅与豪迈,传递给学生的是海桐小学“健康身心,高雅情趣,国际视野,科学精神”的办学理念。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今有海桐少年郎,六艺傍身心飞扬。
海桐新使者
“桐童”之声传四海
海桐“桐童”少年合唱团以优雅而又轻盈无比的童声,演唱着各式各样的童谣、民歌、艺术歌曲。在海桐成为“桐童”少年合唱团的一名成员,是孩子们心中的一个梦想。
“桐童”少年合唱团创建于2000年,是学校比较老牌的几个艺术社团之一,每期由50个孩子组成。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合唱的训练改变了他们的气质,提升了思想品质。有一位家长这样对老师说,以前粗心大意且时不时耍耍性子让家长都头痛的孩子,自从进了合唱队,为了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唱出完美的和声,她再也不任性,还会为他人着想了,孩子身上的变化让家长觉得很惊喜。在历届的合唱队中走出了许多歌唱“小精灵”,他们被各优质中学乃至市区级的合唱团争相录取。
每年合唱队都要作为“学校文化的使者”承担各种校际交流和演出比赛的任务,如和日本人学校的交流互访、学校每年举行的校园艺术节等。学校合唱团的钢琴伴奏也全部从学生中选拔,他们被称作队里的“钢琴小王子”。在2015年度浦东新区学生艺术节合唱专场展演中,合唱队与校舞蹈队双双荣获一等奖。
海桐新翅膀
翱翔在科技的蓝天
海桐小学每当举行科技节,整个校园都会宛如置身于一片神奇科幻世界。
一二年级的同学们用饮料瓶、铁丝、吸管等材料自制吹泡泡工具,用洗洁精、肥皂水、糖等调制了泡泡液。吹泡泡看上去很简单,想要吹出一个又大又持久的泡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泡泡液中洗洁精、糖、水等的比例可是有讲究呢。
在园艺基地活动现场,同学们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细心观察各种植物,认识了如铁线莲、美女樱、玛格丽特、鲁冰花等平时不常见的许多植物。制作“瑞轮蓂荚仪”、“乡村建筑模型”等科技动手实践系列活动,也让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瑞轮蓂荚仪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可以用来预测月亮的盈亏圆缺。第一次制作瑞轮蓂荚仪,同学们又好奇又紧张,沈思远同学发现自己越是担心做不好就越容易失误,于是静下心来慢慢做,终于完成了瑞轮蓂荚仪,有了它,就可以预测未来某个晚上的月亮的形状了,真是太神奇了。沈睿弘同学参加的是“乡村建筑模型”项目,他说,有些小朋友不会造房子,而有些却不会漆房子。擅长的小朋友们就来帮助他,共同完成这一艺术品。
“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们在活动中也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动手实践,学会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了他们创新思维的潜能。”孔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