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并公布。修改的地方很多,共计24条,对原条例既有增加也有删除。
这次修改条例,主要是针对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和完善二类疫苗的销售渠道、冷链储运等流通环节,规定二类疫苗也由省级疾控机构集中采购,并要求加贴温度控制标签,等等。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原本是免费与自费的区别,而不是重要与否的区别,更不是运输环节上可松可紧的区别。这次山东疫苗事件,问题大抵出在二类疫苗,经由条例修改,加强管理,堵住了原有制度漏洞,有望提高疫苗总体管理水平,让家长们更加放心。
每个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接种疫苗,是为了获得免疫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每一种疫苗都是人类抗击疾病的成果,体现了医学研究的结晶。例如肆虐一时的天花病毒,曾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若不是英国医生、免疫学之父爱德华·琴纳于18世纪末发现牛痘疫苗,还不知这种疾病会在人类舞台上活跃多久。而我们知道,早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天花病毒已经灭绝——除了在美国、俄罗斯两处实验室还保留着这种病毒。这是人类针对病毒的一次彻底的胜利。
但这世界上还有许多未知病毒,存活在人类的视野之外,也还有许多已知病毒,人类暂时对它们无可奈何。例如,2014年2月开始在西非蔓延开来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令人闻之色变。截至当年年底,在病毒疫情爆发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接近2万人,7千多人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医护人员。
这是埃博拉病毒首次大规模蔓延,形成席卷全球之势。但这并不是它第一次向人类展现它的严重威胁。埃博拉是苏丹南部和刚果(金)北部一条河流的名称。1976年,人类在这一地区首次发现这种病毒的存在。当时,这种病毒以极其恐怖的表现方式(导致感染者体内器官坏死、大出血),席卷这里数十个村庄,造成灭绝性后果。在这场病毒爆发中,有的是整个村庄、整个家庭,彻底消失了。
在国内最近出版的非虚构作品《血疫》中,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完整地回顾了这场疫情爆发事件。这部作品成书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读来仍令人毛骨悚然。作者写道:“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再次验证了这一严峻事实。
这本书还提到,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以西24公里的雷斯顿城,在1989年曾发生过一起埃博拉病毒事件。非常幸运的是,这次疫情仅爆发于实验动物基地的猴子身上,而没有造成人员传染。但这起事件仍让人心有余悸,按照埃博拉病毒的暴虐特性,病毒一旦开始在人际间传播,后果简直不堪想象。要知道,人类至今仍没有对付埃博拉病毒的可靠疫苗,阻止疫情传播的唯一办法只有隔离病人。
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或可让我们对人类疾病免疫的研究成果保持敬畏。接种疫苗是防控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最佳途径。每一种疫苗的研究发明都可谓来之不易,体现了人类医学研究与疾病防控的不懈努力。政府机构有责任确保每一名儿童享有免疫计划的保障,而家长也应遵循医学指导,给孩子接种疫苗,让孩子得到需要的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