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阿拉套雪山
储福金
  储福金

  去阿拉套雪山是临时决定的。

  原以为上山的路途总是比较远,特别是从一座原是首都的城市出发,而雪山起码在海拔三千米以上,半天的时间肯定是很紧张的。

  其实雪山离阿拉木图城市只有二十多公里,导游直接把雪山归属于阿拉木图,称不到雪山不能说到过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旧都,正式迁都阿斯塔纳还不到二十年,阿拉木图依然是全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城市生活着各民族人口,我们是从新疆伊宁进入哈国的,一时间很难区分中哈人员,在交流活动中有个当翻译的年轻人,我一直以为他是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因为他的长相与汉族人并无明显区别,后来才知道他是真正的哈萨克斯坦人,在中国留过学。

  车开了半个多小时,就到雪山脚下,换坐缆车上山,导游说有二小时多的游程,心想上山一游,需要这么长时间?坐上缆车后发现,索道真是长,一眼很难看到尽头。缆车缓缓沿山坡上升,安安静静地看着缆车外的山景,满眼树草的青翠之色,遥望远远的几处白雪覆盖的山峰,真是清静啊。

  清静,这是我游哈萨克斯坦时的一种感受。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二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九。整个国家的人口只有一千六百多万,远不及中国上海一个城市的人口。我们在阿拉木图的公园里游览,四周总是清清静静的,很少有游客。而在新都阿斯塔纳的总统府前的中央广场,我们在喷泉前、在雕像前拍照游玩,四围是相邻而立的总理府和议会大厦及国家其他主要职能部门,偌大气派的广场上,空空荡荡,也就是我们一个旅游团队在活动。这与我在其它国家游览时完全不同,如此标志性的首都中心所在,别处定是游人众多,其中少不了有好几个中国的游览团队。如今,在世界各地游玩时,不见中国游客的情景也是难得了。也难怪,我们进哈萨克斯坦,从首次通知到正式进入的时间,延了有一个月多,当有不容易之处吧。

  在一座山头下了缆车,看雪山山峰还在高处,走一段不长的坡路,到另一个山坡去坐另一道缆车,用的是同一张缆车票。上一个缆车车厢是密封的玻璃窗,这一次的缆车是敞开的,以安全钢架护身。直接吸着山上清新的空气,更真切地看着迎面而来的松顶枝头,又似滑落到缆车脚下去。

  二下缆车,移步再去另一个山坡坐第三道缆车。乘三道缆车来回,费用只须三千五百哈萨克斯坦坚戈,合人民币七十元,算来真是便宜。在缆车上看山丛中偶有步行往下的游人,见登山者悠闲的身姿。哈萨克斯坦人的收入,一般不如我们,但我们看到的哈国民众,没有匆忙步子,总是那般悠悠神情,似乎比国人慢着半拍的心态。人生不足百年,对所处所得,抓紧还是放松,到底什么是幸福的感受,自是各有理解不同。

  第三道缆车的终点山头,回头可鸟瞰阿拉木图的整个城市,而雪峰就在不远的眼前了,峰顶白雪皑皑,谷川冰雪晶莹,呼吸间便觉清透之气,使劲地呼与吸,想象着吐换胸腹内的浊气。

  积年不化的雪峰如青莲,白得纯粹,白得洁净。

  阿拉套山属天山山脉,翻过雪山便是我国的新疆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3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4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忠,就是说真话
去阿拉套雪山
异乡的汤面
读陈祖芬《我的小小时间》
秦观词
双美
乐在“东方歌剧”中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去阿拉套雪山 2016-08-31 2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