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位叫柯明的青年艺术家,听说有3000亿元的废旧人民币将在某发电厂焚烧发电。他灵机一动,花了些钱买下十几吨人民币灰烬,把灰烬做成装置作品展出,最近有新闻报道说,这是“视钱财如粪土”。
前些日子,做粮油生意的文先生在家里接到电话,有朋友来催要货款。他二话没说,拿着装有176500元的蓝色手提袋下了楼。出门前,文先生一边接电话,还一边顺带将家里的垃圾袋也拎上,结果在扔垃圾的同时,他把装钱的手提袋也一并扔进了垃圾桶。网友说,这真见识了“视钱财如粪土”的人。
人们都知道纸币上细菌多,但多到什么程度?最近有专家检测后发现,平均每张纸币有多达17.8万个细菌,使用频率高的一元纸币,更是高达上千万细菌。这真就是名副其实的“钱财如粪土”,甚至比粪土还脏了。
还有一个好事之徒,最近把几个生活奢靡或遇人不淑的名女人组合在一起,取了一个“盘点‘视金钱如粪土’一夜败光家产的8大女星”的标题,在网上也取得了一些眼球效果。
这大概是今天的人对“钱财如粪土”这句教诲的态度,没有人真觉得钱财是无足轻重的。有意思的是,今人多引用“钱财如粪土”说事,或调侃,或指东打西,而对“仁义值千金”,作文言事,绝少提及。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大概说明“仁义值千金”被认可的程度很低。
有时候可能人们觉得“仁义”太抽象,于是把它换成“朋友”,是为“钱财如粪土,朋友值千金”。
但这样改头换面,还是遭到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的讪笑。金先生当时才十多岁,他的推论大概是这样的:“朋友值千金”可以写为“A=a”,“钱财如粪土”可以写为“B=b”,而“千金”和“钱财”是一样的东西,也就是“a=B”,就可以推论出“A=b”,即“朋友如粪土”或“仁义如粪土”。
这个荒唐的结论,能够怪金先生的逻辑推论过程有问题吗?不能。问题出在“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本身的价值混乱。
一方面,为了在“义——利”对峙上抬高“义”,而刻意贬低“利”,于是把对“利”的追求看得像粪土一样,一钱不值。当它把追求“利”贬得如此之低,实际上严重脱离了日常生活的经验,从上面所举的四个使用“钱财如粪土”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视钱财如粪土”。
“义”和“利”之间,应该有基本的平衡,两者发生尖锐矛盾的时候,通常是“义”字当头,维持个做人的基本底线。
另一方面,毕竟是个蒙学读物,为了说明“仁义”的重要性,他又必须借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钱”来讲道理。但金钱是可以量化的,仁义是不可度量的。如果钻牛角尖,倒是要问问,如果有人出“万金”,那么“仁义”的原则是不是就可以放弃?换言之,只要有人出得起足够多的钱财,是不是就可以出卖朋友?
所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表面上看,他把“仁义”“朋友”的地位摆得很高,试图彻底挖掉“利”的成分,做个纯而又纯的人。但这样一来就显得非常虚伪,不仅经不起逻辑推论,也不符合生活常识,成了一句空话,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我不否认危难关头,存在毁家纾难的真英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也很多,但大多数人一辈子也遇不上。与其如此,何不教他们怎样正确地处理日常生活的义利之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