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崧泽情缘
张明华
  崧泽,是青浦城东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留给我的印象却是惊奇、酷热、成就和百味俱存。

  1974年是我第一次到崧泽参与正规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老先生的带领下,在我看来与周围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地方神奇地挖出了五六千年前的玉石陶器和墓葬,让我吃惊不小。这些怪诞、古朴,从未见过的老古董怎么会埋到了地下?它们的主人是谁?它们都有些什么用途……一连串的问题涌进我这个考古新手的脑海,使我格外兴奋,也有些发晕,并就此让我置身其中几十年。崧泽中层文化由于在长江下游具有代表性,被考古界命名为“崧泽文化”,崧泽遗址还被学术界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很有意思,我所参与的三次发掘都挑在了骄阳似火的七八月份,按常规这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时农田里的庄稼大都处在生长期,大面积的动土工程会造成损失,蚊蝇蛇虫也最扰人,丰淫的雨水更不利于要求严格的考古遗迹的清理。可是遗址的中心恰巧处在当地的一座中学的操场上,只有暑假才不影响学生的上课。烈日下人在野外已经酷暑难耐,身处三四米深的探坑,更是密不透风,简直跟蒸笼无异……不过,在发掘获得的文物与研究的成绩面前,显然苦有所值。

  1987年,在崧泽遗址西侧我曾亲手清理到两口古井,据井中的出土物及所处的地层关系判断,是距今六千多年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遗迹,经检索是中国最早的水井。

  水井,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在今看来,无非是掘个坑、挖个洞能出水那么简单。然而,就是这么一项貌不惊人的发明,却使人类从此能够在过去必须依赖的江湖河流天然水源之外寻求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表述:水井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助推器、转折点、里程碑。

  中国历来有“黄帝穿井”、“伯益作井”的传说,考古界影响最大,曾被一些学者认定为中国最早、最典型的水井是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但它太浅,太大,又是用布石入坑取水的形式,与传统水井的基本形制、使用方法存在极大差别,且缺乏后续依据。直筒形的崧泽水井作为中国最早古井的典型出现在东海之滨的大上海,意义该有多大!

  不仅如此,证明六千年前上海先民已经有了饲养业,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重要凭证——家猪遗骸,证明距今五千多年中国使用真玉的最早实例——崧泽玉器,“七窍玉”的祖型——玉琀,原料、半成品齐全的石器加工场遗迹,以及显示母系氏族社会逐渐松散解体,有向更高一级的父系氏族社会发展的趋势的重要依据——母子合葬,青年男女合葬,成年男性与儿童三人合葬的迹象等,都曾经是我国相关文化的最早发现。还有趣味性的如我国民俗中耳熟能详的吉祥符号——中国结,它的祖型就出现在了一件黑陶豆的内腹。离奇性的如英文26个字母之一“M”,居然以大写的形式标标准准刻画在了一件壶形夹砂陶鼎的颈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崧泽”让我兴致盎然,大有沉醉其间欲罢不能的冲动。

  近悉崧泽遗址博物馆作为上海的重要文化项目奠基在即,令人兴奋。我们相信,到了建成的2013年,一处树木葱茏、河湖涌波、麋鹿游走、炊烟袅袅的崧泽故园将极大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来信来论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
   第B04版:连载
   第B05版: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
   第B07版: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
   第B09版:影视地带
   第B10版:民间收藏
   第B11版: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百姓纪事
   第B13版:上海珍档
   第B14版:快乐作文
   第B15版:市井故事
   第B16版:谈话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0版:专版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留学招聘
   第B23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24版:求职/招生培训
孙悟空的名号取用
从听众到参与者
十日谈
崧泽情缘
“籍籍”怎能“无名”?
书法
看人
轻声细语
新民晚报夜光杯B02崧泽情缘 2011-12-11 2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