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是少去人口稠密之处的,即便去了,也是人头攒动,能看到所看已然不错了,难得有闲情看人赏人,倒是希望尽快走人了结。或许身处熟悉的环境,人心倒是紧的,难得有空间留出来给本该值得观察的人景。
欧洲但凡一个城市,基本都有个广场,而广场就是看人之处。去的广场自然还都是些旅游景点,大些的,若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等城市,广场还非一个,大小广场前后左右穿连,比如不大的萨尔茨堡老城区就有莫扎特广场、主教广场;广场分岔着各色街道,亦是人聚之渠。小些的呢,若圣尔沃夫冈、克罗姆洛夫、罗腾堡等诸如此类的小镇,广场规模虽不大,实乃城镇之中心,教堂耸立、店铺环绕,游人汇聚。广场之外的街市亦多可看人,行人川流,人不看你你看人,或你看人人也看你,诸多面孔表情姿态流动、立体、不做作。
凭语言断,偶有同胞团一二、日本客团一、韩国人团一,从身边走过,多的还是西方面孔。老头老太搀扶而游者多,男人女人牵着大狗小狗而游者多,无论是在山区城堡,还是中世纪古镇,狗总归是教堂雕像之外的景色,黑狗黄狗斑点狗狗狗安然随主人闲走,少吠不嗅。年轻夫妻携子带女而游者更是常见,牵个能走的,抱个半大的,手推车里还躺着个蓝眼婴塞着奶嘴大眼看世界。有的年轻夫妻则推着双婴推车,怡然而过。还有的欧人爱骑自行车,丈夫在前,妻子殿后,孩子呢,则在或父或母的自行车后挂车斗里,车斗是特地设计的,可挂可分,随车而行,有篷随开随启,见那婴孩怡然自得地在父亲单车后看人晒太阳。曾在圣安德烈镇的教堂前平台上,见一对夫妻为婴儿换尿布,小孩不哭不闹,侧头看人,享受做婴孩的乐趣,周围还候着俩半大姐弟。大人小孩的情绪都挺安静,不烦不恼,旅途随常。
到底地面邻近,虽也有听导游解说的团队,但欧人多为自助来去,有闲走观景的,更多街头咖啡吃喝看天的,却也看人呢。那天家人为我在圣安德烈镇中心广场拍照,甫停,边上咖啡吧起身一位老者,八字胡,浅色恤衫深色裤,壮硕身板,自告奋勇要为我们合影,是日天气见阴,光线不佳,所以谢过之后还是放弃了,跟老者说明原因,笑着挥手别过,心生抱歉,拂了他的好意,或许更该随喜。也在该镇,也是拍照,见一花甲男子站在我们面前,等我拍完,随即招呼,做快门手势,原来路过的他专候着要为我们合影留念呢,还了相机后,他挥手告别,直往后街冷清处,看了他一分钟,健硕脚步,不急不慢,想必是当地人。
游人的表情大多相对松弛舒坦,本地人则各有各的不同,旅游景点的比较热情,罗腾堡的雪球(一种甜点)店阿姨笑容灿烂,边取货边和我们搭讪,日本人?不,不,中国,上海,“上海?”她的英文带有德国腔,点头,哦,她知道上海的。为了这份笑容,多买了几个雪球,其实,真是看着好看,吃着甜腻的一种点心,仿佛萨其马的口感。而火车上见到的德国人就非常严肃了。那天刚上车就见到斜对面坐着一位中年女子,瘦削冷静,咖啡色西式便装,放好东西后,拿出一本书,埋首专心,一直保持这个姿势至少20分钟,直到又上来一位丰满中年女对坐,她才微微抬头,薄唇略略上翘,说了几句话,算是跟同胞打过招呼,于是接着读书,待对座下车还是姿势如一,直到一小时后她自己到站。
在圣沃尔夫冈湖泛舟,游船乃一对六十岁左右老夫妇经营,老头到了点会拿出一块“大象”汉字纸板,指示我们看湖边山石的造型,哈,中国的象形思维真是深入人心,国内导游的解说词流传到这里了?莞尔。其实石头很不像象,还是老头有意思。老太却是掌舵,上船用中文招呼我们,下船时与之合影,但见她踩着黑漆皮高跟鞋麻利地从驾驶舱顺梯而下,展开笑容,红唇鲜亮。
在匈牙利高速公路边休息站便利店买东西,年轻女孩找零算错了账,脸色绯红,大概是打暑期工的学生吧。而另间便利店老者服务生则忙而不乱,顺口还问我们“China?”。白发藏青衣,倒蛮坊间老克勒味的。
匆匆观光,大多唯印象而已,随手拍下不少路人姿态,倒是值得回来细品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