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布里克森,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的作者。1985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公映,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这部电影拍得很不错,得了奥斯卡一堆奖,成为全球文艺女人的一部宝典之作和情结之作,从而也将卡伦·布里克森从文学爱好者的关注范围带入了公众关注的范围。
卡伦故居在内罗毕的郊区。这个区因她的盛名,叫做卡伦区。这是一座占地面积相当广阔的庄园,偌大的草坪周围,是茂密的灌木丛和次生树林,草坪中间,是一栋看上去相对来说娇小紧凑的平房宅子。里面大概有七八个房间,分别有餐厅、书房、起居室和卡伦夫妇各自的卧室。厨房由短廊联通,在旁边的偏房里。
以前看卡伦的生平,知道她出生在丹麦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喜欢音乐绘画。这次才第一次看到她的画。两张画,都是人物肖像油画,看得出来卡伦受过相当良好的绘画训练,色调沉稳,笔触老练且优雅。
特别有意思的是了解到这两幅肖像画背后的故事。这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一个黑人女仆,一个是她的黑人男仆的儿子。这个女仆很小就跟着她,卡伦欣赏她的美丽和可爱,不仅为她作画,还在这个女仆出嫁的时候像母亲一样给了她一笔丰厚的嫁妆。男孩子的故事更传奇,这个男仆的儿子从小跟随父亲生活在卡伦的庄园里,因天资聪颖品性纯良,深得卡伦的宠爱;卡伦送他上学,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个人长大以后,离开肯尼亚到了索马里,成为索马里的第一位黑人法官;1984年,在《走出非洲》那部电影全球公映之前,他因部族纷乱意外丧命。
肯尼亚相当珍爱卡伦故居这处宝地,既是维护历史传统,又是维护旅游资源。整个故居非常干净且幽静,房间里的家具家什都是文物,游客进入室内参观是不能拍照的。按说,卡伦是肯尼亚被殖民历史上白人统治阶层中的一位人物,是一个需要掩盖和回避的人物,但肯尼亚把她当成自己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加以隆重纪念。肯尼亚对待历史的这份大气和客观让我尊敬。
在卡伦的起居室里,我看到另外一幅画。那幅画是她的母亲从丹麦到肯尼亚来看望她的时候给她带来的。不知道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画面是海与海上的一艘船。据说她母亲万里迢迢带一幅画到肯尼亚,就是为了鼓励女儿不要放下画笔。但后面的故事却是这样:卡伦身染顽疾,咖啡农场经营失败,在与丈夫离婚后,深爱的情人因飞机失事身亡。在非洲度过了20年后,卡伦终于离开了肯尼亚,回到丹麦,放下画笔,拿起钢笔,成为了一个著名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