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肖邦故居,原本并不在我们华沙之行的安排中,可经不住曾在北京进修过数年的波兰帅哥导游用纯正流利的汉语再三向我们建议:去看看,我的中国朋友都很喜欢那里。于是,我们决定挤出时间到距离华沙大约五十公里的热拉佐瓦·沃拉镇,去领略一下这位驰名世界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诞生地的风光。
经过之前的数日辗转,一行人在前往肖邦故居的车上并不兴致高昂,而帅气的波兰导游却神采奕奕,滔滔不绝,从肖邦的年少成名、无奈流亡到定居巴黎、技惊四座,一直说到年仅39岁病逝巴黎……
“可对于我们波兰人来说,我们尊重肖邦,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杰出音乐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对我们波兰土地与人民的热爱,对自由解放的渴望。现在,肖邦的心脏就安放在我们华沙的圣十字教堂,这是他生前的请求,虽然他一直遗憾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但他的心却永远属于波兰。”年轻的波兰导游忽然神情肃穆起来,继续说到:“我坚持让你们参观肖邦故居,因为我相信中国人最能理解肖邦,也最懂我们的民族情感。”
下了车,沿着绿荫掩映的道路,我们来到了一座洁白的小屋。房屋四周是高大的树木、茂盛的藤蔓、芬芳的鲜花,间或有自由愉快的鸟鸣。进入室内,感觉明亮而通透,朴素大方的家具摆设、古旧的绘画与手稿,传达出沉着宁静的气息,让参观者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也让人遥想当年肖邦在这里出生、成长、与父母姐妹亲密相处的美好时光。
虽然无知于音乐,可我还是情不自禁被肖邦的钢琴乐谱手稿,他年少时使用过的独特的“长颈鹿”竖式钢琴所吸引;更让我倾心的是,屋内的各式木桌上、转角处、甚至纱幔低垂的窗台上都有精心布置的插花,或是提醒参观者这是肖邦母亲的卧室,肖邦就在这里诞生;或是让人联想肖邦钢琴诗人浪漫细腻的艺术气质;也或是暗暗扣合肖邦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品是“埋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更或是用无声而美丽的语言向肖邦表达世人对他的敬仰。在这样的氛围里,我深深沉醉,耳边若隐若现似有阵阵琴声传来。
导游忽而举手示意,让我们尽快随他“撤离”,来到室外,他颇为自得地说:“时间正好,肖邦钢琴曲的演奏就要开始了,我已经为大家找好了最佳座位,快去!”
大家一扫倦容,动作迅速地安静入座,周围有男女老少许多的陌生面孔,却都带着庄严期待的神情。演奏尚未开始,波兰导游低声说道:这样的安排,只在每年5月到9月的周日才有,能够进行演奏的大部分是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获奖者,所以不要奇怪我的坚持,因为如果不安排你们来,我将为你们而非常遗憾。不一会儿,如水般的钢琴声从屋内流淌而出,如梦如幻地将所有人包裹起来……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里,聆听着肖邦美妙的琴声,我顿悟:不必纠结于肖邦故居是二战后复建的,也无需执着于若干的陈设与资料只是复制品,因为肖邦故居用更合适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了肖邦的艺术气质和精神世界,也传达了波兰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无比热爱和自重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