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7: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口而出”可能会伤孩子自尊
  只要提问,是不是就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凡是夸奖,都能对孩子产生激励?未必。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质量研讨会上,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提醒家长和老师,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

  错误1:随意发问

  朱慕菊提醒,不要打断孩子的问题,也不要问孩子太过简单的问题,这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在问孩子问题前,成人应该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听完孩子的答案?能否不用固定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去否定一个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答案?“如果不想听孩子说,就不要问,否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朱慕菊说。

  错误2:“对比式”表扬

  朱慕菊认为,并不是每一次表扬都能起到激励作用,有效的表扬应该遵从以下原则:

  不要消极对比

  面对一群孩子,很多大人在表扬一个孩子的同时,会下意识地指出另一个孩子的不足,其实,这种褒贬对比对两个孩子都没有好处。

  要有针对性

  孩子完成一幅画作,不要每次都用同一句“画得不错”来表示你的赞许,不妨指出具体好在哪,比如,线条流畅,颜色协调,或者是比上一次有所进步等。让孩子觉得自己真正受到了关注。

  避免机械重复

  在很多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说,“他回答得好不好啊”“我们给他鼓鼓掌吧”。在朱慕菊看来,虽然听上去很热闹,但久而久之,这样的“表扬”很容易让孩子觉得麻木,起不到激励效果。 本报记者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稿
   第A07版:特稿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题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6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大人少抱抱 让宝宝满地爬
“脱口而出”可能会伤孩子自尊
快乐体验“长大了”
Tips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早教沙龙B17“脱口而出”可能会伤孩子自尊 2012-02-22 2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