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南昌人,14年后与阔别老友终叙旧情——“好,好,幸福就好!”
14年前,25岁的乐山人施军前往南昌打工,工作无着,一度三天三夜未进食。危难时刻,一位南昌大学学生向他伸出援手。14年后,施军已是四川一家运输公司的老板,生意红火,可他从未放弃寻找恩人。
施军的故事,感动了南昌的媒体。近日,在媒体的帮助下,阔别14年的两人,终于实现通话,兄弟情义依旧,一句迟到了14年的“感谢”,更是让两人热泪盈眶。
他乡遇知己
1998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施军,离乡背井,前往南昌打工。施军在异乡的务工之路并不顺畅,“如果没有‘胖子’,我早就撑不下去了”。“胖子”名为陈焰(音),就是施军口中提到的南昌恩人。“他当时肥嘟嘟的,大家都这么喊他。”
施军当时与几名老乡在南昌大学附近合租一间房,对门租住着包括陈焰在内的3名南昌大学学生。
因为住得近,性格相似的施军和陈焰很快成为朋友。
施军和几名老乡因为没文凭也没任何特长,带来的钱很快花完。肚子饿了,施军就猛喝自来水,饿得受不了了,就一个人在街头漫无目的地流浪,这些,陈焰都看在眼里。
不知何时开始,每到深夜,陈焰总会以各种理由,喊施军吃夜宵。“才吃完,又饿了,每次都是这个理由”,施军说,自己是个粗人,每次只顾狼吞虎咽,没意识到这是陈焰有意帮他,“之后想明白了,难怪他吃饭跟数米粒似的,他根本就不饿”。
绝境获援助
说到这,施军有些哽咽,那段日子持续了整整半年。不愿再拖累朋友的施军,选择“北漂”,可才到火车站,原本约好接他的朋友,突然爽约。
身无分文,一个人站在北京街头。此时,施军想起陈焰,“那时没有手机,我给他发了一个传呼”。
得知情况,陈焰不由分说,让施军立即就近办理一张银行卡,随后打进200元钱,“什么都别说了,买一张回南昌的票!”
回到南昌,手里只剩不到40元钱,下了火车,施军见到陈焰。
两人在南昌一家餐厅里喝了一夜的酒,最后,陈焰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车票,“哥,如果想,就回家吧”,施军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辗转寻找14年
施军说,当时通讯不畅,回川后不久,便与陈焰失去联系。可14年里,施军从未放弃对恩人的寻找。
办起运输公司,施军的生活改观。他曾经3次回到南昌,目的只有一个:找陈焰。
印象中,陈焰是南昌大学1998级的学生,施军走遍南昌大学校区周围所有的居民楼、宿舍,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名叫“陈焰”的人。第二次,施军再赴南昌,直接找到学校,查询名叫“陈焰”的学生,还是无功而返。
几年前,从江西的朋友那里得知,陈焰的父亲在昌北机场工作。施军立即从乐山赶往南昌,直奔机场,却被告知由于时间太长,查找困难。
今年6月,施军委托朋友在南昌论坛里求助,寻找陈焰。他的坚持感动了南昌的媒体,《江南都市报》随即进行报道,热线也随之开通。
“还记得我是谁吗?”电话那头传来阔别14年的声音,“好家伙,你连我的名字都搞错了啊!”“胖子!”话音刚落,施军早已泣不成声。
原来,陈焰的本名是“程烨”。还好,没有因此错过对方。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