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霞何许人也?偏远地区某农村小学的一位校长,不久前新闻联播节目中连续报道了她的事迹。
她的感人事迹,这里只提一件。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子女”,父母在外打工,很少照顾到孩子,父母子女间的亲情便日趋淡漠,给这些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陈万霞便以母亲般的温情关心学生,致使有的学生要喊她“妈妈”。对此,她考虑再三,还是委婉地拒绝了。
为什么?因为她毕竟不是学生的妈妈,学生的妈妈还在,只是远在他乡,我怎么能取她的地位而代之?他们一家可是还要一起生活一辈子呢。
为此,她全心全意地扑上去,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亲情教育。她发动孩子们给家长写信,建立爱心信箱,她动员孩子们多方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了解平时未曾感受到的母爱父爱;她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如一起庆节日、过生日,每次活动中都留给缺席家长一席位置,或通过书信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到他们的存在和关怀……就这样,孩子们心灵上的阴影渐渐抹去,家庭关系渐渐改善,有些曾经抱怨甚至怀恨过父母的孩子,也改变了看法,重建了可贵的家庭亲情……
当初,当学生喊自己“妈妈”时,倘若随口答应下来,未必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对眼前的师生关系、教学工作肯定会有好处。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现:与父母关系的进一步疏远中,“留守”的家庭更加“支离破碎”,或者还会出现对校长和学校更多的依赖,而对自己的拼搏奋斗反倒丧失了信心,如此等等。
权衡利弊,陈万霞拒绝了“妈妈”的称呼,而同时也紧跟着做了那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她没有成为某个学生的妈妈,却把她的母爱之心给了全体同学,给了全体家长,给了整个社会。这就是她的心意——实事求是之心,求真务实之意。
这种真心实意不单陈万霞具有,许多先进人物,但凡想认认真真做一些实事的人都具有。
不久前辞世的谷超豪院士即是一例。2010年他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对当前中学数学教育提出过意见,认为太忽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对新“课程标准”取消了对传统欧氏几何的内容更感到不解,呼吁恢复。这是非常重要和中肯的意见,可当记者据此整理成报道送他审阅时,他却压下来要求不要急于发表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切勿轻率对待。于是,他让秘书去中学讨来一套教材,他要再仔细研究,看看到底缺失哪些内容,再公开提出批评。但是,健康没有允许他做完这件事,他遗憾地走了。其实,凭着他的威望和水平,提一点修改教材的意见,总会有人听的。但在他看来,恰恰不能随意提出,免得再引起一番折腾,而我们的折腾已经太多了。这种严谨的作风也是来自对事业对人民全心全意的态度。
如今,在我们的工作中,不仅要抑制弄虚作假和哗众取宠,即使对一些本着良好愿望真想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决策,也应该做更全面更周到的思考和安排,尽可能不带来副作用。诸如,加工资,给“三农”补贴,加强市容管理,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好事,可为什么好事不能办好呢?看来,缺乏的正是陈万霞所体现的那番心意。
这就是——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尽心尽意,为他人着想,为服务对象考虑,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