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去伦敦采访了,距上一次已相隔10年整。出发前,想起上次的航行,很有意思,也记忆犹新。
我上路从来都是掐着点,早一分钟都不愿出门,更何况北京那时的交通还不像现在这样堵。到首都机场英国航空公司柜台前,居然空无一人。递上护照、机票(那时还没有普遍使用电子机票),片刻,女柜员抬头问道:“给您升舱可以吗?升到头等舱。”我一愣:“为什么?要加钱吗?”小姐没有回答为什么,只是浅浅一笑,告诉说不用加钱。
中午时分,天上掉下“免费的午餐”,何乐不为?我痛快地应允。要知道,此前坐过那么多次飞机,却还没享受过一次头等舱,这次竟然还是长途的。
记不清机型是协和还是空客了,反正一进头等舱,哇!这么气派呀!空间宽阔不说,且是两人一组,相向而坐。两人中间有个中国纸扇式的活动小屏风,开启,两人侧脸可对话;合上,一分为二互不干扰。而座椅呢,超级皮制老板椅,并且可完全平置为床。座椅前还有一架可伸展到眼前的小电视,不看时可降隐。
另7位乘客,不是大腹便便,就是华光宝气,他们一定会想:这小子什么路数?
餐饮服务就更是头等了。从甫一落座,空姐递上的第一条小热巾,到随后的送餐送饮,空姐全程都是蹲式服务不说,而且每餐不是像经济舱一个托盘全解决,却是像在西餐厅一样,空姐一道道地上,内容也比“后面”要丰盛得多。舱内一角,还有一个迷你酒吧,空姐告诉说,酒、饮料等可随时自取。
平常坐飞机,二三个小时飞行都左右不适、度日如年,可北京到伦敦11个小时,我却感觉没过瘾,降落时都不想起来了。后和民航朋友聊天才知,头等舱是一个航空公司的脸面,空后面也不能空前面,尤其是国际航班。我由于是最后一名换牌者,且头等舱恰有一空位,于是我便被……
神清气爽地到流水线去等行李,但当拉起行李箱离开时,发现一个轱辘不转了,弯腰一看,不是不转了,而是没有了。我想肯定是装卸过程中撞掉了。这个中号箱子虽不是新的,但也不旧,刚才11个小时的欢快一下散了。我想应该找英航交涉交涉,怎么也帮修好吧?
找到服务柜台,一位空叔、一位空婶客气地接待我,而且过程极其简单,看了一下箱子,再看一眼机票,填一张表格后,空婶走出来请我跟着她,三拐两拐到另一间屋等候。片刻,桌上电话响,接电话的女工作人员通话后,对我道:“非常抱歉!和你箱子一样大的没有了,现在有两种可供选择,一种是比你的高,但窄一点;一种是比你的矮,但宽一点,你愿意要哪种?”我这才明白他们是要赔我一个新的。
仅仅一分钟左右,一只新箱子就送来了。当我把东西腾进去、把旧箱交给他们时,他们说,不要了,麻烦你自己处理一下吧。将旧箱放到垃圾箱旁。一看表,从交涉到结束,七八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