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幽默段子:父亲给儿子发了一则短信:“亲爱的儿子:好久不见,不知道你近来好吗?如有时间,请关掉电脑,下楼来跟我们聊聊好吗?”
这个段子是夸张的,但确实反映了一种现象:许多年轻人即使与父母住在一起,也不见得能够常“看看”父母。有一天,我对久坐在电脑前的儿子说:“儿子,和爸聊会天好吗?”他头也不抬说:“爸,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原来,他正在网络世界里“聊天”。现在,许多年轻人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心思多陪陪多“看看”父母。我喜欢改编歌词,参加过电视台的《方言达人赛》,我曾把《常回家看看》用沪语改编成《常讲讲笑笑》,在单位和小区里演唱:
“找点空当,找点辰光,我的儿子,跟阿拉聊聊!关脱电脑,走出房间,陪同老人,常讲讲笑笑!侬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侬爸爸张罗了一桌好菜,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讲讲,工作的事体向爸爸聊聊!勿要一日到夜白相游戏,还要经常出来透透空气,阿拉勿要侬对屋里有啥大贡献呀,只要侬开开心心还有康康健健!常讲讲笑笑,讲讲笑笑,还要经常出来唱唱跳跳,阿拉勿要侬的将来有啥大出息呀,只要侬快快乐乐天天充满欢笑!”
我认为,把“常回家看看”作为一项立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唤起人们对亲情友情的重视。过去,我们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现在,师徒之间哪有这样的感情?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曾很用心地带了两个徒弟,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们,说实话,我把她们当作了自己的女儿。两个徒弟满师后都跳了槽,我曾对她们说“常电话联系”,然而这已经成为奢望了。妻子笑话我说:“你这是单相思,人家对自己的父母也不一定常联系,你算哪根葱?”
现在许多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向钱看,亲情友情就连爱情都带功利性。能不能克服浮躁心态,静下心来,“用心”看看自己的父母,好好享受一下“简单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