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前,上海虽位于沿海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但受长江天堑阻隔,对长江北的辐射作用还不强,还没有一条连接崇明岛进而沟通长江以北地区的陆路通道。
崇明岛与上海市区之间一衣带水,却隔水相望,车渡单程需要2个小时,即便最快的客轮也需要50分钟。一旦碰上台风天等恶劣天气导致轮渡无法正常营运,岛内岛外旅客只能望洋兴叹。
如蛟龙潜越,似长虹横跨。上海长江隧桥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即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口南港水域,以桥梁形式跨越长江口北港水域。工程按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并预留了轨道交通空间。在上海长江大桥的防撞护栏上,每隔30米就会出现一盏雾灯,使得大雾天大桥的通行能力得到提高。整座桥梁上共有雾灯1308盏,这在上海桥梁中还是首次出现。在夜间,全长约10公里的大桥在海面上勾勒出一条“江海之界”的光带,大桥桥身下方两侧蓝色和黄色的LED光带,既能为往来船只和飞机提供警示,又是一道独特的水上风景线。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