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红胜火。”
而上海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并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生产力的活跃。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即已指出的,“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力量,也深深熔铸在上海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路径》(《路径——上海文化样本选》,申轩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开篇,就是以学术、文化对话世界的“中国学论坛”。“中国学论坛”以“和”为魂,以论坛为履,以话语权为鹄,向世界介绍中国,塑造中国形象。“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的精神,是和而不同,是和衷共济,是和合共生,而这,何尝不是上海的精气神!
拭目看上海,在新智库建设、典型宣传、志愿者服务、文明指数测评、政务微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在社区学校、东方宣教、东方信息苑、图书馆、市民音乐会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文交所、百视通、东方明珠、城市演艺、盛大文学等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在文化国资监管、社区文化服务、民营剧团发展、民营书店支持、文化人才认证等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以及国产动画、京剧、沪剧、绘画、音乐等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面,都有着一批或属于全国首创,或处于国内领先,或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典型。这些“个案”,在上海这座城市中,以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姿态,塑造出了一个共生共长、多姿多彩的海派文化形象。
文化就是力量。或许,这74个典型文化样本,充其量不过是海派文化汪洋大海中的74朵浪花,但它们所凸显的却是上海这座城市顽强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多少年来,上海文化领域的广大基层单位、社会力量,包括民营机构,始终坚守和追求着进步的、向上的、高尚的、卓越的文化,始终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兼收并蓄的勇气,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自大,不固步自封,敢于领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跻身世界一流。城市的文化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相反,时间愈久远,愈根深蒂固、底蕴深厚,并成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强大精神支撑。上海,以和合共生的理念,促成了自身文化的转型、发展、繁荣。
文化,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既是精神力,也是生产力。以文化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积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提振市民的精气神,无疑将为城市建设起到导向、凝聚、激励作用。《路径》在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认识上海文化的视角的同时,也为全国各地其他兄弟省市自治区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参考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样本。上海文化体制改革在过去这些年中所经历的成败得失,所取得的辉煌,所走过的弯路,都通过这些典型案例一一得以呈现。这本书,可以说是上海在长期文化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代表了上海的品格与文化特色。上海,以和合共生的理念,期盼着与全国人民交流、择优、会通。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以人为主体的城市,也需要有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和合共生,何尝不是上海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