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伟人箴言送王震
李松晨
作者与王震在叶帅题词前合影
  李松晨

  我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时,组织上安排给我—个重要任务:参与协助王震同志整理回忆录,参加《王震传》组撰稿写作。1984年7月10日,这一天我随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综合组组长(后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蒋振云同志,来到西城区翠花湾9号王震同志家。

  毛主席两次送了八个字

  王震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但他从不让我们称呼他的职务,都称“王老”。上午9时,王老正在书房站着欣赏叶剑英元帅给他书写的立轴:“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他看见振云同志和我进屋了,打着手势让我们坐下。室外骄阳似火,我和振云同志都穿半截袖衣服,室内有空调,王老穿了件深蓝色中山装。那天他情绪特别好,还在不停地赞评叶帅题诗的深切含义和书法的气韵轩昂。像往常一样,王老的兴趣集中在什么地方,就主谈什么,我作速记,并作录音。这天王老的兴致主要围绕在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他的关怀帮助上。

  他首先讲到毛主席。他说:“那是解放区大生产时期,我从南泥湾到延安给毛主席汇报三五九旅开荒战绩,毛主席听了很高兴,送给我四个字‘业精于勤’。1944年我奉命率部南征开辟南方抗日根据地,毛主席在我陪同下检阅部队后,又送我四个字:‘行成于思’。毛主席说,去年送你的‘业精于勤’和今天送你的‘行成于思’,都是韩愈老夫子的名言,原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只送你每句的前四个字,不要后边的三个字。”

  说到这里,王老感慨地说:“南征是我军第二次长征,第一次是北上,第二次是南下。北上有毛主席党中央做主,南下呢?我是司令员,责任最大,敌人四面堵截,行军作战环境十分恶劣,容不得‘毁’与‘随’啊!”

  说到这里话题一转,王老又说到建国后:“1953年我从新疆回到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我,我一进他的办公室,他一句话把我问愣了:‘王胡子,你在新疆有几个老子啊?’停了一会儿,毛主席又说,咱们湖南不是有句俗话嘛!‘事要办好,需有三老’。这下我才悟过来:意思是说,要想把事情办好,必须有三个以上的老人当老师、作参谋。共产党人要广交朋友多拜老师。实际上毛主席是在委婉地批评我,在新疆工作期间有冒进。谈着谈着,毛主席又说起建国前勉励我的那八个字‘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周总理临别赠言

  谈完毛主席的关切,王老又讲起周总理对他的关心支持。1953年,他被任命为铁道兵司令员后,第二年接受中央交给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修建鹰厦铁路。鹰厦线,北从江西鹰潭,南到福建厦门,全长700公里。这是反击蒋介石窜返大陆的第一条战略铁路,时间紧,任务急,毛主席亲自批示“当为彻底支持”,周恩来总理亲自交代任务。王老说:“那是一天下午,周总理在西花厅听我汇报。总理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讲了修建鹰厦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也讲了穿山越岭跨河修建铁路的困难,总理要求我们铁道兵和有关部门先做调研,早点拿出施工方案报国务院。临别总理送了我十六个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马到成功’。我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1956年12月,鹰厦铁路提前一年零二十三天建成。春节我来北京开会,总理握着我的手说:“知道你王胡子能打硬仗,所以下达任务时就知道你肯定会成功的!”

  朱老总再送警语

  王老又讲了周总理支持他工作的几件事后,深情地回顾起他和朱老总的深情厚谊。王老说,对他比较急躁的脾气,朱老总时有批评。朱老总曾经形象地把他和彭老总放在一起作比较。说:“你们俩呀,就像拴在一个槽上的两头叫驴,动不动就踢腾起来了,可是一拉起套来,方向一致,劲头十足,直往前冲。”建国后、“文革”前,王老几乎每年都要到中南海朱老总住处拜访。

  那是1959年王老任农垦部部长的第三年,他到朱老总家看望。当时农垦部是共和国新成立的部,开荒拓土,屯垦戍边,任务艰巨。担当重任、敢打敢拼是王老的—贯作风,对任务艰巨他乐于受命,但对1957年反“右”并随之而来的浮夸风,他有些想不通。他把被打成“右”派的艾青、丁玲等作家、知识分子要到所辖建设兵团、农垦场所给予保护,同时又到老家湖南浏阳作调查,对大跃进、大食堂的弊端直言不讳。这次看望朱老总,不免又发了点牢骚,朱老总听了后没多说什么,而是邀请他到院子里走走。当时,中南海内刘少奇同志的甲楼和朱老总的乙楼中间有一个防空洞,洞顶上是泥土堆成的—个大土丘,一盆盆兰花围土丘呈梯级摆放。朱老总一边介绍他养的这些兰花,一边说:“王胡子呀,我送你几句话吧,‘谨言慎行,凡事三思而行,其成功必多矣!’”

  “王胡子”题词勉励我

  谈到这里,我插话问了一句:“王老呀,怎么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都称呼你‘王胡子’呀,你胡子现在也不长呀?”王老咧嘴一笑:“那是在战争年代,我每接受任务,必留胡须,不达目的就不净面。”说着,王老拄杖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书《忆南征》,是王首道写的。打开扉页,有—幅王老南征北返后在延安窑洞给毛主席作汇报的照片,胡子有半尺多长。我是第—次看到王老蓄长须的照片,不禁“啊”了—声。

  房间的大钟时针已指11时。振云同志和我为王老今天谈了这么多重要内容而兴奋。这时我突然产生向王老求墨宝的想法,振云同志也在一旁帮我说话:“王老,给小李写幅字吧,您给我写过了,给他也写—幅,勉励他进步呀!”

  王老今天心情着实好,他放下拐杖,在写字台前摊开一张三尺宣纸,说:“我把刚才讲的几位领袖送我的话,转送你吧。”

  王老手挥大笔,蘸足墨汁,竖行排列,不是从右至左,而是从左至右,一幅风骨超逸的书法作品油然而成。王老先写:“李松晨同志嘱勉”,然后是正文:“业精于勤,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凡事三思而行,则成功必多矣。”最后落款:“王震—九八四年七月十日。”

  王老把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送给他的玉言,稍作取舍连在一起书写送我,我受宠若惊,连声道谢。王老说:“我的这两笔刷子呀,可赶不上叶帅哟,你们看叶帅的笔力是多么矫健!”说着又走到叶帅送他的书法立轴前。他没拄拐杖,我连忙上前搀扶,并提请在叶帅书法立轴前与他老人家合张影,王老愉快答应。振云同志拿起相机,一张王老与我在叶帅书法立轴前的合影就留了下来。

  王老给我的书法题词,我裱好后珍藏,至今不轻易示人。他书写的文字内容,更是勉励我进步、终身不忘的无价之宝。

  (摘自《纵横》2012年第11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2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阅读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新智
   第B13版:生活/数字世界
   第B14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5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16版:E生活
伟人箴言送王震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5伟人箴言送王震 2012-12-07 2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