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6月25日下午3时左右,英法联军突破第一道铁戗障碍物,开始冲击第二和第三道障碍物:横锁海口的铁链。到此,也就到了鸡心滩的位置了。双方在此时接上了火。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乃是至今搞不清双方谁先开的炮。
按英法方面的记载,是大清突然开的炮。按僧格林沁奏折,当然是夷人先开的炮,不这样没法给咸丰交代。咸丰倒是说过,夷船过鸡心滩就发炮,但是说的更多的还是不要先行开炮顾全大局相机酌办云云。僧格林沁当然知道不管战胜战败,先行开炮,自己会有麻烦的。而一旦把先行开炮安到夷人头上,则不管战胜战败,自己都是情有可原的。不过僧格林沁忽略了另外一点,英夷根本看不见清方一炮一兵,何故开炮瞎轰?更关键的是,从早上他们就动手了,大半天没有发一炮,为何下午3时左右却开炮了呢?如果没有人开炮阻止他们清理河口的铁戗铁链,那他们开炮干吗呢?谁先开炮咱们暂时忽略不论,还是关注战争经过吧。
下午3时,双方一接火,联军就发现,他们的船只正好处于清方炮台的火力中心。于是他们紧急抛锚。因为只有抛锚他们才能从容地还击。但是他们搞得很狼狈。贺布本人受伤,炮艇不是被击毁就是受创搁浅。4时左右,美国远东舰队司令达底拿判断,贺布司令已无法摆脱这场绝望的战斗了。于是,在征得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的同意后,喊着血浓于水的口号,乘坐蒸汽轮“托依旺”号进入了交战区。此前的24日,贺布司令曾经帮过他的忙,过来看看人家正好算是报恩致谢。他的船没有发一枪一炮,但是他们把搁浅的英国小艇拖出了险滩。之后,他又前去看望贺布司令了。冒着风险进入交战区之后,他乘坐驳船前往贺布所在舰船,一发炮弹过来,他的舵手被打死,旗舰副舰长受伤。随行人员卫三畏在日记中对这种行动表示担心:“无疑,这会在中国人的眼里降低美国人的声誉。”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候的外国人在中国人眼里,跟畜生差不多,根本没有声誉。所以,就破罐破摔吧。好歹赢得了英国方面的高度赞誉,高喊不愧是“同一祖先的孩子”。
4时以后,清方炮火减弱。贺布判断错误,以为清方不行了,5时,他下达登陆作战令。于是一千人(一说六百人)的登陆部队欢呼着兴奋着乘坐小船到了南炮台的沙岸前。小船搁浅了,许多士兵从船尾往下跳,以致掉入了深水中,弄湿了弹药并把步枪搞得无法使用。直到此时,他们还没有醒悟过来,仅按照原先的常识与经验,认为与清军打仗就像旅游一样轻松。
登陆后,他们发现,迎接他们的是泥沼地和三道壕沟。好不容易从泥沼地里滚爬出去,能来到第一道壕沟的只有百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