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大礼包这一组合销售方式于2000年由上海水产集团率先推出,很快便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四大节日形成销售旺势,以年增近20%的速度风行上海水产市场。去年仅春节期间,全市水产大礼包销量就达33.5万包。但因缺乏标准化监管,在其发展过程中乱象渐现。一些“野路子”经营户每逢春节就大量采购廉价货,虚高标价,推销时说得“花好稻好”,交货时却严重“缩水”。有的冰冻明虾包冰率超高,有的把深海养殖黄鱼称为野生黄鱼。
铜川路一带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水产集散地,每天交易量约占全市消费总量六成,供应800多家菜场和众多饭店、宾馆。此次在工商普陀分局市场管理所指导下,三市场均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场内经营户所售海鲜大礼包必须一一列清商品的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若出现违规行为,由市场先行赔付,严重违规者将被取消经营资格。
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认为,此举是规范海鲜产品的组合式销售、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切实之举。 (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