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首发《上海市依法行政状况白皮书(2004-2009)》”获“中国法治政府奖”。该白皮书是上海市第一次发布有关依法行政的白皮书,也是全国地方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形式向社会报告上海依法行政状况。
为此,记者详细翻阅了白皮书并采访了相关部门,撷取一个个具体数字和鲜活事例,展现出本市致力于“建设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和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作为和成效。
信息透明度最高 市民可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在白皮书中,将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分解为一个个可以测评的指标,具体分为制度健全度、公众参与度、信息透明度、行为规范度、高效便民度、行为可问责6个二级指标。其中,信息透明度和高效便民度的测评分数最高,分别为81.3分。
去年12月24日,市民徐女士登录“中国上海”网站,轻松点击鼠标,提交了一份要求公开《生活垃圾跨区县转运处置赔偿资金管理办法》的申请。今年1月14日,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给予徐女士书面答复,她要求获取的信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并将该文件的纸质文本提供给她。
2004年5月,本市率先在省级政府中颁布规章,施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至今已主动在档案馆、图书馆等处公开政府信息近100万条,并收到通过网络、信函、传真、当面等形式提交的“点对点”各类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近10万余件。
去年一年,本市共受理2万多件市民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除了信息不存在、非机关职责、指向不明等情况下,超过80%的答复结果为“同意公开”、“同意部分公开”,较好体现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七成企业对审改效果满意
要建设“行政效率最高的行政区之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无疑首当其冲,是集中反映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领域。2011年,本市启动了第五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共取消、调整88项,让行政审批进一步“瘦身”。
“大刀阔斧”的改革效果如何?在白皮书中,受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委托,华东理工大学法社会学研究中心调查出台了依法行政状况企业满意度评估报告。根据该调查报告显示,到2009年底,本市各部门行政审批均能按照法定期限予以作为,有39.25%的行政审批项目通过规范性文件缩短了审批期限。大部分企业对行政审批改革的效果是满意的,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企业占75.72%。
事实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但事关企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老百姓也能从中受益。记者从浦东新区审改办了解到,民乐大型居住社区经济适用房项目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保障性安居基地之一,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由上海中建申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建,2012年申报建设近50万平方米。
为了“助推”这个老百姓的“安居工程”,按照新区审改方案,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和建设各方均“跨前一步”。一方面,政府部门取消了初步设计文件流转审批,建设单位只需将规定的材料送到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而不需一家家管理部门分头跑,由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归口审查,对于在各个设计阶段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审查机构提前介入咨询,审查事务中心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办事时间。另一方面,根据建设单位需求,审查机构积极提供技术咨询,在方案设计阶段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使工程设计质量方面获得较大的提升。
目前该项目在工程质量确保的前提下,前期工作进度整整提前了4个月,既缩短了项目工期,又节约了建设成本,为项目的早日建成使用创造了条件。如今,民乐基地的一期项目已迎来首批杨浦区“看房团”,启动了保障房基地与杨浦区动迁房搭桥配售工作,虹口、闸北、黄浦等区的居民们也将陆续“抢鲜”看“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