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警察背后都有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舞台下有人跟阿里木聊天,也问过他,辛苦赚来的钱,为什么都拿去捐给贫困生,不让自己过好点?阿里木笑着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没什么文化,自己也只上到高中。出来卖羊肉串时,经常被人说抢了生意,把他打走,甚至还曾被坏人绑住打伤了腿。“那些人是没有文化才那样做的,没文化自己过不好生活;而有的人没文化也会让别人过不好!所以,不能让想读书的孩子上不起学,要尽力帮他们。”也是夙愿,朱波抬头看着这个脸色黑红相间的憨厚男子,他也有一双星辰一样的眼睛,明亮清澈,毫无杂质。
这似乎都是一些记忆的片段,散落于10年的忙碌和热切之中,但是这也就像是星辰,会突然在脑海一闪而过,划下美丽的痕迹。他们并未时常被想起,但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他们都非常平凡,是最普通的劳动者,靠双手吃饭,勤劳朴实,简单生活,但他们都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可贵精神,聚沙成塔,积攒下赠予他人的希望。他们的出发点都像浪花一般单纯,但是对于自己的心愿,却像礁石一样执著。他们都曾遭遇过委屈、误解甚至是中伤,但他们星星般明澈的双眼,过滤掉了那些阴暗的尘霾,始终保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太多太多这样的人,在这昏暗天空里闪着光,晴时明媚,阴时掩映,却从不熄灭,从不躲藏。
朱波希望,在《感动中国》的人物类型里,能越来越丰富,其实,我们身边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追求人物类型的丰富多彩,力求从多元角度折射社会,人物里有一些出生入死的英雄,他们从事最危险的职业,却保障着我们的安全。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震撼和感动……
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比较平凡,但也有一些英雄,他们出生入死在战斗的第一线,每次出去执行任务,就不知能不能回来。他们,是为了大多数人,甘冒这样的生命危险。这些英雄值得《感动中国》推崇,这些特殊岗位的人们,也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动。
几乎每一个警察的背后,都有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种精神在支撑,那是对邪不胜正的信念,那是对惩恶扬善的追求,那是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的天职所在。
明正彬和王百姓,一个是缉毒警察,一个是排爆专家,就是因为身穿这身警服,才走入了《感动中国》节目组的视线。
明正彬是个在刀尖上舞蹈的人。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观众看到的明正彬,显得有些紧张,不苟言笑,语速也比较慢,但是目光锐利,仿佛寒光闪闪。这样的目光,足以让毒贩不寒而栗。
其实,明正彬并非紧张,而是职业习惯。长年在缉毒一线,看惯生死,才有这样的表情。当白岩松和明正彬聊起缉毒这么长时间,抓了一千多人,是不是被别人记恨时,明正彬沉吟了一下,说,如果不打击毒贩,那么他就是一片坦途。所以斗争从来都是很尖锐的。不过明正彬并不害怕自己上了毒贩的“死亡名单”,他说,那些扬言要出钱买他人头的犯罪分子,现在都被中国法律制裁了,而他依然是好好的,“我觉得我不是什么英雄,作为一个警察,我要忠于法律和事实,打击犯罪,惩恶扬善,还社会一个洁净的天地。”这位游走在死亡威胁之下的警官,令人由衷佩服。明正彬和他的同事们,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最终才成就一面坚实的盾牌,以生命护卫着社会的安宁。
和明正彬不同,王百姓面临的,是无声的对手。王百姓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摸到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寻找那些随时都可能要人命的“死亡使者”。作为排爆专家,他几乎游走在死亡的边缘——哪怕是一根头发丝的误差都会致命。
在听王百姓讲述排爆的故事时,朱波这么个见多识广的大男人,也听得一愣一愣的,而看王百姓的表情,仿佛那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如此的云淡风轻,让朱波对他们心生敬意。
明正彬和王百姓,从事最危险的职业,却保护着最多人的安全。像这样的人物,在《感动中国》中还出现过很多。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小西门派出所民警赵新民,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