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趣又有创意
金山中学高一年级的王晓天、吴意两名同学参加的是F1机器人赛车,要求设计和制作的小车,只能沿着规定线路前进。他俩说,当初参加中考包括自主招生测试,都没有做小实验和完成一项小制作的要求,即便是一些实验题,也只是在卷面上演示,过多地只看考试分数,并不一定能筛选出能力强的学生。
黄浦区启秀实验中学的周文昊和向明初级中学的陈智瀚,两人同为初二年级。但他俩不是由学校推荐的,而是参加了区里科技活动后自由组队的。这次他们参赛的是装卸机器人项目,要求设计的机器人要有三个不同类型的抓斗,且在比赛中进行更换。他俩希望以后的中考,也能有一点这类既有趣又十分考验创意的测试,否则大家只能天天沉没在“题海”中了。
毕业班集体缺席
参加前天开幕式的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何美珑说,国外中学的理科教材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做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但我们的教材还大多是从知识到知识,从习题到习题。就拿地理学科来说,有的学生学会看地图,但一到野外就辨不清东南西北了。他说,像未来工程师大赛这样的比赛,兼顾普及与提高,不一定非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才能拿好的名次,一般学校也会有冒尖的学生。
此次比赛尽管吸引了全市1300名学生参加,但几乎没有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的身影。向明中学高二年级的陈其乐同学说,他是因为兴趣才来参赛的,但到明年上了高三,就不可能来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中学时代的科技竞赛。
现场制作防援手
多年来,上海的未来工程师大赛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用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卢晓明的话说,就是要办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校外科技赛事。所以,这次最高奖的奖品,不是发个奖杯,而是发学生们热衷的iPad。但在教育圈里,这项比赛因没有升学加分、没有场外教师“捉刀”、不给学校排名次,也被称为是纯粹的“裸赛”。所有的比赛都是当场设计、现场制作,不像有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是以提交研究课题为主,比较容易出现教师或家长伸援手的情形。
有专家认为,这其实也给以招收特长生为第一要务的自主招生提供了一个借鉴,就是光审看学生的以往课题成果,或许并不能完全达到选优的目的。对此,陈其乐同学也表示,要不要将技能测试引入到招生考试中,或许会碰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考场上确保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实验项目的公平。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