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987名代表,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产生,基层代表数量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下降——社会不断的呼吁,减少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增加来自基层生产第一线的人大代表,正逐渐地变成现实。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基层代表反映的问题直接来源于群众,小而贴近,涉及的内容多是“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普通人常常会遇到又急于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生计就是最普通的民生问题,所以有着切身体会与独到的见解,较已经远离“稼穑之苦”的官员更有发言权,更有表达欲望,提出的方案可能更具可操作性。
来自一线的代表中,除了普通工人、农民外,还有很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应该更年轻化,专职化。彭真同志曾说过,“国家的权力、十亿人民的命运放在人大,平时在它的常委会”。两会期间,长期跟财务、税制打交道的专家樊芸代表,很快发现国家公布的财政预算中,三公消费有点“躲猫猫”;吴启迪代表是资深教育专家,提出我国《教育法》几十年未变,实在有很多不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如果来自一线的专家代表更多充实到人大常委会中去,就能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质询和立法的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是群众反映民意诉求,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渠道;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关系国脉,责任重大。因此,盼更多基层代表走进全国人大,一年一聚共商国家发展中的百姓民生;望更多专家型、专职化的人大代表走进常委会,让人大的日常监督和质询更高瞻远瞩、切中时弊。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