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专辑“无所不能”
在论坛上,恒大音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柯拿出了自己的iPad,给大家演示了北京一个乐队推出的APP(指智能手机、电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专辑:“有MV有照片,也可以听,也有歌词,我们听歌的同时玩切水果的游戏。”宋柯说,听众网站下载音乐逐渐变成Playlist模式,比如选一首王菲的歌,一首陈奕迅的歌,一首龚琳娜的歌,全变成单曲式地播放,每天想怎么听就怎么听。以前艺人做一张专辑,所有的艺术性、音乐性的主题归纳不了。APP专辑就可以做到。
“唱吧”涌现草根明星
昨天,唱吧CEO陈华也来到现场。简单地说,“唱吧”就是手机KTV,大家用手机唱歌,唱完之后系统会对声音进行美化和修饰,达到小型演唱会的效果,又可以很简单地分享到QQ空间、微信群、新浪微博上。陈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唱吧”的用户达到几千万,其中已经涌现出了多位拥有大批粉丝的草根明星。陈华说:“‘唱吧’的成功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个平台结合了社交网络,使得潜在的商业价值更加大。”
最新媒体捆绑营销
全程参与了《中国好声音》推广的上海科翼传播创始人兼副总裁邓翀则表示,从“超级女声”比赛开始,8年来,电视音乐节目推广的手段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每个阶段都在发生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非常强势的媒体或在当时最新的媒体来捆绑营销。最早是短信互动,到2007、2008年是QQ群、百度贴吧,到2010年的微博,到现在已经告别了原来单一的论坛、贴吧,形成了一个很强的矩阵。邓翀说,从收视率来说,《中国好声音》并没有超越“超女”,但很多受众并不是通过看电视来接触这个节目的,而是通过视频网站的点击。最近百度音乐新歌TOP100里面,前十名有五首歌是在《我是歌手》里被演唱过的,“反应速度非常快。”
盈利模式能否找到?
从制作、营销到传播手段,各种新媒体手段层出不穷,在传统唱片走向末路时,能否真正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或者说,能不能为流行音乐找到现场演出之外的盈利模式?陈华坦言,“唱吧”还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众多神曲的创作者、歌手龚琳娜的丈夫老锣则在现场抱怨说,《忐忑》如此走红,他却没有收到一分钱版权费。宋柯说,无论将来的音乐载体是何种媒体,何种平台,一定要将40%以上的收入分给音乐制作方。他再次提到,电影票房的40%以上分给了电影制片公司,而音乐内容制作方只能拿到大约2%的收入。”宋柯告诉本报记者,唱片工业委员会正在与渠道方谈判,提出提高分成比例,但目前尚未成功。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