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洋山保税港区率先开展了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洋山价格”是继2011年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全流程走通、2012年保税仓单质押功能首家试点之后,上海综合保税区为打造洋山保税港区大宗商品集散平台而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此次将“洋山铜溢价”作为首期产品推出,是由于铜在洋山,无论是在进出口额、货物存储量、企业数量上都已经形成了相当的集聚度。“洋山铜溢价”是指以待报关进口上海(包括洋山和外高桥)的基准品牌精炼铜交易价格对伦敦期货交易所的溢价。其价格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话采集、交易撮合两种方式,由独立的第三方负责价格信息的采集,再通过系统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真实的交易背景和科学的计算体系确保了“洋山铜溢价”的真实可信性和权威性。
经过2年的发展,洋山保税港区已成为铜等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产业政策高地,吸引了大批业内龙头企业入驻,而这些企业正成为“洋山铜溢价”最核心的价格采集对象和使用者。截至目前,入驻洋山保税港区的大宗商品龙头企业已达63家,注册资金35亿人民币。伦敦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库运营商已大部分入驻洋山保税港区。2012年通过上海综合保税区进口的电解铜就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国电解铜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