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联合国“海委会”授权中国建立南沙国际联测海洋观测站
国家海洋局与海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1964年7月成立之日起,国家海洋局作为国务院直属行政职能机构,就一直归口海军代管,原本与海军是“一家人”。直至1980年10月以后,国家海洋局才改换门庭,先后归口国防科工委和国土资源部管理。尽管由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变成了军地间的合同协作关系,但一个“海”字还是像一根脐带将双方紧密联结在一起。不论已经建成的西沙海洋观测站,还是即将要新建的南沙海洋观测站,都是国家海洋局与海军必须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同样可以想见的是,联合国“海委会”关于南沙建站的授权决议,带给刘华清怎样意外的惊喜和蓄久的激情。
驻防南沙,经略南海,是刘华清海军战略的重大关切与核心命题之一。就任海军司令员后,他立即下令舰艇编队巡航南沙,派出海测部队赴南沙海域勘测考察。在详细查明越南、菲律宾等邻国非法抢占南沙岛礁严峻现状后,他专门向中央军委写出建议报告:“应去南沙礁滩建高脚屋,立足占领,表明我在南沙的存在。”
1986年年初,在部署年度战备训练工作时,刘华清明确要求南海舰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海上去,重点抓好海上战斗力建设,积极做好维护南沙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军事斗争准备。
“扭转南沙局面的历史契机到了!”这是获悉联合国“海委会”授权中国建立南沙国际联测海洋观测站决议的消息时,刘华清脑海中闪现的一个令他激奋难抑的强烈信号。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中地理位置最南、分布范围最广、拥有岛礁最多的一个椭圆形珊瑚礁群。它由230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南北长约500海里,东西宽约400海里,海域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也是中国与南亚、非洲、欧洲等国家往来的交通要冲。
南沙群岛领土主权,本无历史争议。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汉武帝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通过长期的航海实践,先后发现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据史书记载,早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中国的海军就已巡海至西沙群岛一带。元代初年(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亲派著名天文学家、同知太史院事郭守敬到南海进行测量。明、清时代,由中国官方修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和《万州志》,都在“疆域”或“舆地山川”条目中记载:“万州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这表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当时属广东省琼州府万州(今海南岛万宁、陵水县境)所辖。1911年,中国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群岛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1928年5月,广东省政府派出军政官员和专家组成调查队,乘军舰到西沙群岛作实地调查,并提出详尽调查报告书。
大量史实充分证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为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开发经营、最早行政管辖,中国人民是这两个群岛无可争辩的主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于1939年侵占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于1946年年底派出以海军上校林遵为指挥官、姚汝钰为副指挥官率领的“前进舰队”,分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实施接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继续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进行管辖和经营建设。1959年3月,海南行政区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正式设立“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
检索近现代历史,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舆论一致承认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为中国领土。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对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指李准巡视西沙群岛),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1929年法国驻印度支那署理总督也承认:“根据多方报告,帕拉塞尔群岛(西沙群岛)应认为属于中国所有。”1930年4月,在香港召开的由中国、法国、菲律宾代表参加的远东气象会议,曾经通过决议,要求中国政府在西沙群岛建立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