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上海的昆曲
朱争平
  朱争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世界“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昆曲,在上海地区的活动已延绵了500多年。回顾老上海昆曲发展的历史,对于振兴昆曲不无意义。

  昆曲,现称昆剧,相传为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人顾坚初创,明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形成曲调委婉的“水磨腔”。明万历年间,上海松江地区一带开始传唱昆曲。1578年青浦演出的《浣纱记》,为上海昆剧演出的最早记录。据史料记载,当时上海众多的家庭戏班和民间班社演出的昆曲传奇杂剧有20多部。徐霖、沈采、沈龄、陈继儒等是明代上海地区涌现的剧作家和评论家。由明入清后,上海昆曲极为繁盛,新作不断问世,班社纷纷入沪。大章班、大雅班、全福班、鸿福班等苏州四大昆班相继南下,活跃在上海的舞台茶园。新乐府、仙霓社、赓春曲社、平声曲社、同声曲社、栗社等昆班曲社纷纷在上海创建。1783年即乾隆48年,昆曲的戏班组织专门成立“上海局”,足见其规模之盛。清末民初,在京剧、徽剧等剧种的竞争下,昆曲日渐衰落。上海的有识之士和工商企业家纷纷资助兴办昆曲传习所,加之上海民间大量的曲社活动始终不断,为昆曲存亡作出了卓越贡献。全国解放后,上海成立戏曲学校和京昆剧团,培养昆曲新人,举办昆剧观摩演出,使得昆曲这一古典艺术得以传承。“文革”期间,昆曲历史被中断。十年动乱结束后,上海组建昆剧团,昆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昆曲的发展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和著名演员。清末民初并非昆曲的辉煌时期,但经常上演的剧目仍有800余出。《琵琶行》、《拜月亭》、《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蔡文姬》等优秀剧目传演至今。1956年,浙江省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轰动全国,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观看,周恩来总理誉之为昆剧百花园中的“兰花”、“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而《十五贯》在上海地区的演出则在1890年。明清时期上海著名的昆曲演员有葛芷香、金景福、李子美、张八、夏双寿、吴锦山、陈兰坡、李桂泉、吴庆寿、谈雅芳、周凤林、小桂林、沈锡卿、吴义生、荣桂、丁兰荪、金阿庆、陈水泉等,其中周凤林有“近代昆旦第一”之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昆坛的著名艺人有俞振飞、张某良、吴我尊、朱传茗、张传芳、郑传鉴、沈传芷、赵传珺、华传浩等。华文漪、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梁谷音、王芝泉、张静娴等则是共和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昆曲艺术家。张军、沈昳丽、倪泓、谷好好、吴双、黎安等中青年演员是当今上海昆坛的台柱。

  昆曲是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经历代艺术家的精雕细琢与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它音乐的主要特征是以曲牌为其声腔的载体,音律要求严格,历史上有着空谷幽兰的雅名。全国解放后,上海昆曲艺人在对传统昆剧音乐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灵活运用曲牌联套、改造传统唱腔、发展伴唱形式等,对昆剧音乐进行改革创新,使其进入新的艺术境界。昆曲的表演讲究角色行当分工,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翻等手段和注重人物眼神,载歌载舞,身段优美,声容真实,净、丑戏生活化。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俞振飞等昆曲艺术家的努力下,上海昆剧表演形成了家门齐备、技艺全面,突破行当、塑造形象,发展武戏、文武兼备的显著特点。梁谷音称昆曲是具有文学美、音乐美、舞姿美、感情美、意境美的典雅艺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许多传统和民间文化艺术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昆曲也面临生存发展的困难。尽管这些年来昆曲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但编剧人才缺乏、传统剧目流失、院团经费不足、昆曲生源匮乏、演出市场狭窄、新的观众群难以形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昆曲的保护和振兴。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尽快建立有利于昆曲艺术保护的有效机制,积极抢救一批濒危的经典剧目,挖掘整理珍贵的昆曲文物和历史资料,改变艺术人才匮乏的局面,使昆曲艺术的生存状态与其在世界文化的地位相匹配,理当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曾经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过重要历史贡献的上海,应在抢救、继承、革新、发展昆曲这一人类文化遗产中有更大的担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特稿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集
   第B1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
   第B21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22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3版:职场方圆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闲话
   第B26版:市场之窗
   第B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1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2版:广告
不掠人之美
老上海的昆曲
篆刻 陆 康
别把乔伊斯悬在空中……
蛇神的来历
咏缘
保罗与他的学生
边游边拍有个性
新民晚报夜光杯B04老上海的昆曲 2013-03-27 2 2013年03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