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信用卡新闻多多。先是某赴法旅游团在巴黎遭遇抢劫,多位游客财物被抢,引发出境少带现金多用卡的讨论;接着一位网友投诉称自己的信用卡遭巨额境外盗刷,一时围观者众,信用卡不可借给他人使用等常识再度在卡主间转发学习。
网购诈骗多发
刘小姐每周都有好几次网购。然而年初信用卡账单上多出的2087美元,让她惊呼“被盗刷了”。银行业人士透露,一种新型信用卡诈骗现在正披着网购的外衣迅速发展。
不法分子一般采用假冒网店卖家,以电话或网上即时通讯工具联系买家,并以商品退货、系统升级等借口骗取客户信用卡信息。小刘就是在下单之后接到了诈骗电话,声称该商品已经没货,需要小刘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V2码等信息退货。小刘信以为真,直到收到银行发来的交易短信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卡片已经在境外网站被刷爆了。
民生信用卡专家提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不要将重要个人信息、信用卡信息透露给陌生人,同时选择风险监控水平高、安全保障系数高的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持卡人一定要保证个人信息安全、面对面交易安全以及网上支付安全。
个人信息安全不仅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还包括卡号、CVV2码(签名栏后三位数字)、有效期、密码等信用卡信息。许多持卡人认为信用卡只要设有交易密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实际上,很多境外网站或实体店刷卡都不需要密码。另外,一些持卡人通过代办或中介公司向银行提交信用卡申请材料,不少非法代办公司将持卡人的信息私自留存,为盗刷埋下伏笔。
做好安全保障
保障面对面交易安全也非常重要。在ATM和POS机具使用中,持卡人应注意上述机具是否有多余的装置(包括摄像头),输入密码时应采取适当的遮挡防护措施。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核对签购单无误后再签字确认,避免误刷或多刷,并保留签购单的存根联。如发生卡重复扣款等现象,及时与银行联系。在网购交易前,持卡人一定要确认网址是否正确,不要轻易点开由邮箱、即时通讯工具发来的网页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
一些持卡人对于更换账单地址时银行客服的再三询问有诸多抱怨。实际上,这是银行为持卡人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在持卡人进行开卡、修改资料和补卡等操作时,银行必须确认操作者是持卡人本人,从而防范信用卡盗刷案件的发生。
专家提醒说,持卡人在收到银行短信提示或账单显示自己的卡片存在非本人的欺诈交易后,应立即致电发卡银行,并配合发卡银行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后续调查。如果是伪卡欺诈类盗刷,对于经调查确认非持卡人本人原因造成的资金损失原则上无需持卡人本人承担。如果是信用卡遗失引起的盗刷,持卡人应立即挂失,在挂失前发生的资金损失仍由持卡人承担,挂失后发生的资金损失由银行承担。
退税用卡便利
现在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在旅行时把物美价廉的商品淘回国。但随身带大量现金不安全。尤其在欧洲,小偷已“达成共识”,抓住中国游客习惯带大量现金的特点,盯牢目标下手。
中国银联表示,目前银联受理网络已经延伸至境外14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境外超过1000万家商户(POS)和100万台取款机(ATM)。在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使用银联卡提取现金已较为便利,银联卡受理商圈也已逐步建成,涵盖主要购物街区和商业中心。
持信用卡在境外消费有不少优势:
■ 活动实惠多 各家发卡组织、银行为了满足客户的商旅需求,鼓励持卡人用卡,联合众多商户、渠道推出了花样繁多的活动。类似活动能让持卡人在境外出游期间获得实惠。
■ 退税方便 欧洲国家等有货物出境可以申请退税的政策。退税一般在机场离境前办理,如果选择退现金,回国后需再进行兑换,甚至有些国家的货币国内未开展汇兑业务,导致资金闲置。选择退往信用卡就方便很多,可避免汇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