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每当出现执法人员野蛮执法或其他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后,总是指称相关人员系“临时聘用人员”。这套处理手法,公众早已熟识。一些基层部门大量使用所谓“非正式编制”工作人员,而这些人员则屡屡突破执法底线。此类违法行径,不仅社会观感极差,更违背践踏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给政府形象抹了黑,加剧社会矛盾。
执法时推在前面,出现问题后马上开除,还能当作“挡箭牌”应对舆论,“临时工”真这么好用?其实不是。是谁让这些暴力分子混进了执法队伍,又是谁在允许他们暴力执法?对于这些隐藏在“临时工”背后的管理问题,不能再遮遮掩掩。“临时工”暴力执法事件不时发生,在追究责任之后,还有更多工作要做,那就是消除滋生暴力临时工的土壤。政府部门必须理顺人事用工制度,秉持依法行政原则,明确“临时工”是否有执法资格;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对谁进行问责,责任又该如何定性。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才能破解“临时工”之惑。
(陶舜 全文刊新民网,网址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