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高地远的田野里,无论挥汗劳动,还是很无聊地望着野眼,心里总会惦记镇上的海棠糕。
海棠糕师傅是跛脚,衣服也总是油里吧唧的,但是,他做的海棠糕,却是当地一大美食。他原是村小民办教师,因多年不得转正,工资又低,顽劣学生还骂他跛子,他就不干了,借钱在镇上开了一家海棠糕店。他有文化,又肯学,还专门到苏州去学过海棠糕做法,因此,他的海棠糕味道就很正宗,还做出了名气。无论男女老少,上镇都要在他那里买一两块海棠糕吃,好像不吃这点心,就像没有上过镇一样。
我第一次去买海棠糕,心里就被震撼了一下。走到他那个破败的门面前,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海棠糕,而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她站在跛脚师傅一侧,就像老榆树旁边开着一株艳海棠。她在砧板上切着板油丁,红唇白齿,跟跛脚师傅有说有笑。旁人说,这就是跛脚师傅的女人。师傅靠做海棠糕殷实起来,还在乡下盖了房,这漂亮女子,就是他新近娶的。
想来是有这女子相帮,师傅才今非昔比了。他两颊有了光,手脚更麻利了,生意也越做越好。以前海棠糕从模子里倒出,要在铁板上搁很久才卖得掉,现在却随做随卖,还得排队;原来他用的是6孔糕模(一周5孔,加中间一孔),现在扩成了8孔,远看上去还真有海棠的模样;原来糕芯豆沙放得很少,只有蚕豆大小那么丁点,现在却放一满匙,糕肚子弄得鼓鼓的,咬一口豆沙就滋出来,令人烫了嘴还叫好;原来糕皮外面只有焦黑的一层饴糖,现在增加了蜜饯丝,甜得五颜六色;糕模里的糖水油料也足了,火头一旺,边口的糖油水就吱吱冒泡。我们这些排队的,想看的就是这糖水油泡,可也最看不得这糖水油泡,因为这泡一冒出来,就香气四溢,香得人两脚发软,香得人要晕过去。我们闻着这香,看师傅,又看女人,心里都想,这海棠糕上的花头,十有八九是她想出来的……
这夫妻俩,后来还带上全套家伙,被办喜事的人家请到乡下,为“三日酒”定做海棠糕。可以说,这是老镇海棠糕的顶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