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本版列表新闻
~~~——国内唯一家庭戒毒专业机构探讨如何防止复吸
~~~——国内唯一家庭戒毒专业机构探讨如何防止复吸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人一起“上课”戒“白魔”
——国内唯一家庭戒毒专业机构探讨如何防止复吸
宋宁华 王文莹
绍波 图
  上周五,本报“社会与法”周刊封面报道《“乖小孩”夺刀刺向吸毒继父》,讲述一个因为吸毒引发的家庭悲剧,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和评论。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因各种原因染上毒瘾,尽管有心戒毒却难以自拔。许多人尽管接受过强制戒毒,在封闭的空间内暂时战胜“白魔”,回归社会后却还是走上复吸的老路。如何防止复吸、彻底戒断毒瘾已成戒毒领域中最难攻克的问题。

  近日,国内唯一“家庭戒毒预防复吸”的专业机构——上海雨露戒毒防复吸医疗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徐汇区禁毒社工站召开恳谈会,邀请康复对象、家属、社工、专家等交流,探讨如何引入家庭、让家属全程参与戒毒的独特戒毒模式。

  近八成家属对药物滥用认识不清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吸毒对象经过2年封闭环境戒毒后,回到开放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戒毒专业机构的医生和禁毒社工的系统指导、没有家属参与的家庭康复治疗,在一年内85%的人会复吸。”中心主任秦鸿明介绍,在我国《禁毒法》中明确规定,强制隔离戒毒时间为2年,社区戒毒康复为3年。从大量的成功戒毒个案实践证明,戒毒人员要在开放的环境中成功戒毒,必须要有一个以预防复吸为目的的家庭康复计划,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吸毒对象和家属进行个性化的家庭康复指导。

  但是,根据中心等在上海、新疆、四川5个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及其家属的问卷调查却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0多名对象家属中,有87.1%的人对药物滥用的疾病认识不清,曾寻求戒毒指导的仅有4.8%。无论是戒毒对象还是家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家庭问题,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干预。

  吸毒者和家属一起“上课”

  为此,该中心在国内首创了以家庭为主体的戒毒康复服务模式。一般服务时间为3年,主要是作为社区戒毒康复的有效补充。

  和传统的戒毒方式不同,家庭戒毒模式的对象不单是吸毒者,还包括他们的家人。其中包括在分析诊断对象及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一把钥匙开一道锁”,为他们量身定制戒毒方案,全家“总动员”,帮助对象实施健身学习、放松学习等,并通过药物维持治疗、强制戒断等方式,指导和培训家庭成员学习和掌握一些综合的家庭康复方法,让对象回到社区后仍抵御毒品诱惑,彻底和毒品说“再见”。

  阿英(化名)就是通过中心的帮助成功戒毒的典型例子。阿英今年41岁,身材高挑、容貌姣好,如今在她的身上已经看不出当时吸毒的穷困潦倒和无助迷茫了。她曾是一名时装模特,拥有风光的生活,还当过外企的业务主管。但结识的第一个男朋友却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因为怕她出国,男友听从朋友怂恿,欺骗阿英吸食了海洛因。等到阿英醒悟过来,已经为时太晚,无法自拔,直到因吸毒被劳教。

  在劳教所里,中心的专家来作宣传指导,阿英马上写信告诉妈妈,有个机构专门针对身体脱毒、但心瘾时刻会复发的情况,采用家庭戒毒康复模式。为此,阿英妈妈找到中心,报名参加了服务项目,等阿英劳教结束后和阿英一起“上课”,接受家庭戒毒康复培训。

  经过几年的综合康复训练,如今的阿英不但自己戒断了毒瘾,还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成了中心的志愿者,帮助别人一起戒毒,被评为2012年度“上海市优秀戒毒志愿者”。

  据了解,中心成立15年来,已经为近3000个家庭提供了戒毒康复服务,1年以上没有复吸的对象达到56%。

  家庭康复亟需解决两个误区

  对于家有吸毒者的家庭而言,家人在帮助其戒断毒瘾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如何从改变自己开始,成为鼓励推动戒毒的“正能量”?

  秦鸿明表示,根据中心接触的大量吸毒者家属发现,不少家属往往存在两大误区,最终导致吸毒者或“破罐子破摔”,或走上歧途,难以戒断毒瘾。

  误区一:一味指责谩骂 态度决定一切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已经染上毒瘾的人?是耐心沟通交流,还是一味指责谩骂,甚至敌视排斥,这将直接影响到吸毒者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由于一再失望,不少家人最终耐心尽失,放弃希望,也将吸毒者推向不可逆转的精神和躯体疾病。

  误区二:病急乱投医 贻误治疗时机

  还有些家长,当听到孩子染上毒瘾后就病急乱投医,到处购买所谓的“戒毒药物”,有的甚至是“三无”药品。即使是正规药物,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回家后也不知道怎么使用,从而中断了治疗,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为此,专家建议,家庭是吸毒者的心灵港湾,是他们最终戒断毒瘾的力量源泉。家人是否有科学的认知水平,并按照医嘱积极参与家庭治疗,是成功戒毒的关键。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属接纳方式的简单粗暴,是许多人走上“毒路”的主要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戒毒后的复吸。因此,家属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学会鼓励、沟通和科学管理病人,解救一名吸毒人员,也就是解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本报记者 宋宁华 实习生 王文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社会与法
   第A25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6版:海上拍案/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东方大律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世经经纬
   第B04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指南
   第B0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创业钱途
   第B08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五百强巡礼
   第B12版:聪明消费/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升值空间·彩票世界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首届上海荷花展特刊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家装之窗
   第B24版:家装专版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酒旗茶垆/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30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B31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B32版:地产资讯
家人一起“上课”戒“白魔”
空调用电超量,不付钱就拉闸?
新民晚报社会与法/时事热议A25家人一起“上课”戒“白魔” 2013-08-02 2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