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的“创意火花”正不断地在“梦工厂”里孵化成长。
生活当中找灵感
在“梦工厂”的生物组,育才初级中学七(5)班的王清仪和她的两位组员正专心地将西瓜霜投入四罐试管的试剂中,并小心轻放等待它融解沉淀。“我们已经自己做出过西瓜霜了,但产品比较粗糙,因此,希望通过了解市面上各类西瓜霜产品里有效成分的含量,做出更精致的产品。”王清仪说,之所以想到做西瓜霜,一是因为夏天每天都会吃西瓜,另一个原因是最近生物组的指导老师咽喉不好,上课一直会含西瓜霜含片。
黄曾新说,不少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强,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创意梦工厂搭起了一个校外平台,提供丰富的器材供他们动脑又动手。
20分钟“打印”花瓶
一台正在工作的简易3D打印机边围满了好奇的学生,其中一个男孩正兴奋地等待自己刚刚设计的一个“花瓶”出炉。四四方方的3D打印机和一个电脑机箱差不多大,中心位置有一个连接电路的喷头,喷头不断地“吐出”塑料纤维丝。20分钟后,一个高约5厘米的小“花瓶”就“打印”完成了。
创意设计组负责人张卫国说,“梦工厂”里有三维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课程,学生还可以“打印”自己设计的机械零件,培养三维扫描能力和建模能力。“这不仅能培养中小学生的设计创意、动手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更早地接受最新、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对科技产生兴趣。”
暑假开设免费培训
“梦工厂”自2011年建成以来,开发实施的各类活动与劳技、科技课程惠及区域内学生共计15000多人次。今年暑假,这里开设的108个涉及艺术、科技、人文等学科的培训项目,以免费的形式向学生开放,报名参加的学员超过2400人,创近年之最。
活动中心主任冯景华说,由于静安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发达,但区域内大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与研究院所的数量相对较少,学生接触和了解科学研究与生产一线的机会不多,因此,“创意梦工厂”特别创设了“工厂”环境,添置金工、机床、钻铣台等传统工业设备和制作工具,引进最先进的三维计算机设计与快速成型系统,同时,还开发了一系列《未来工程师手册》探究实践课程。“梦工厂”科技顾问、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李维教授说,为了创意梦工厂,他们还自己开发了很多适合孩子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接触生活和生产实际。
据了解,每一位在“梦工厂”孵化过“梦想”的学生都会有一个“科技成长档案”,中心指导老师都会对孩子的项目进行“成长跟踪”。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