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海进入35℃以上的烧烤天气后,一到周末,邓林就和家人一起到“避暑山庄”度周末。所谓“避暑山庄”,是他们自己寻找的上海周边的避暑胜地。最近1个月,邓林先后去了天目山、浙西大峡谷、安吉等地。
邓林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驻沪公司副总监,工作繁忙。“即便到了周末,一看到家里电脑,就觉得有工作还没干完。躲在空调房里整天不出门,感觉身体零件都要坏掉了。”
最近两周,上海频发高温警报,气温几次冲上40℃,邓林决定周末和家人离开上海,寻找附近有山有水的地方去避暑。上个周末,他到了浙西大峡谷一处农庄。
邓林这样描述他们的避暑生活——晨起散步,农庄门口小溪潺潺,四周满目绿树,青山竹海,云雾缭绕。和孩子一起去菜地摘菜,豇豆、黄瓜、四季豆、茄子……农庄女主人烧菜一绝,有咸肉野笋、高山蕨菜、清炒南瓜藤、豆干拌野芝麻等,清淡又解暑。“最神奇的是,蚊子不多,且都不怎么咬人。山里的昆虫品种繁多,我算是见识到书上说的伪装性很强的昆虫了,有的外表像鲜绿的叶子,还有叶子的纹路,有的像枯树叶一样,还有各种硬壳虫,金色、红色、橘色的,很漂亮,可把孩子高兴坏了。”到了晚上,摇把蒲扇,凉风习习和当地人闲聊、纳凉,好不惬意。
邓林说,到山里避暑的上海白领很多,他住的农庄一共6间房,可住20人,全是上海客人。“住2天,一个人吃住花费200元,挺划算的。周末避暑,积蓄能量,回来再战高温。”
在莫干山待了10天的王一佳,把今年的年假一次性休掉了。“以前,我的年假都是贡献给出境游的。今年到莫干山休年假,感觉也不赖,省钱又养心。感觉山里的温度比上海市区低10℃。”
农户家中挂上了老式的竹帘,还特别购置了几把藤椅。晚上,铺一张凉席在地上,就像小时候那样,吹吹风、聊聊天,别提多惬意了。“冰冻饮料也不喝了,山里到处是天然冰箱,用流动泉水来冰镇西瓜,健康又舒服。”
王一佳在公关公司工作,经常要为客户准备各种活动行程,这种习惯她也带到了生活中。“每次旅游,我都要写一份详细的出行攻略,不仅包括在哪里吃、到哪里住,甚至具体到每小时在哪儿干什么。”但一到莫干山,攻略控、行程控自动消失,她的避暑之旅充满了随心随性的乐趣。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