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秋不见秋,申城最高气温一路蹿升接近41℃,创下百年高温极值。记者昨天下午两点在虹桥地区实测发现,一进车厢灼人热浪扑面,腿和手还扎扎实实地被座椅和方向盘“烫得跳起来”!
白领有车自在走,但仍要当心车厢变烤箱!
暴晒后甲醛含量成倍上升车厢变成“毒气室”
顶住火辣辣的日头冲进车厢,心里难免会生出快点“入室”避暑的冲动。然而,在“烧烤天”里室外停车后,再冒冒失失进车厢、急匆匆开空调,只会事与愿违。
“高温天汽车变毒气室,开车的亲们伤不起!”——在微博上,来自各地公安部门的类似微博引发了白领们的广泛关注。据扬州公安交巡警介绍,如果车停室内又紧闭窗户,会产生400-800毫克的苯;如果停在户外,温度超过15.5℃,苯就上升至2000-4000毫克,超出允许量40倍。而此前清华大学也曾对暴晒后汽车内的甲醛含量做过实测,结果发现选一辆15万元的普通家轿,暴晒后车内甲醛含量几乎上升了3倍。这时如果马上闷进车里开空调,可不相当于进了“毒气室”?
“开车的‘亲们’进入暴晒车,可不要急着开空调!”南宁铁路公安友情提醒:应该先降下所有车窗或打开车门,然后开大风扇加速空气循环,三四分钟后再关上车窗开空调,先开外循环再换内循环,降温效果更好。
另据有20年车龄的老驾驶员韩先生介绍,如在单位、小区等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停车时就不妨把四扇车窗的玻璃降下2-3厘米留缝,以充分利用对流通风。
打火机香水瓶老花镜暴晒后容易“发火”
汽车不是移动的储藏室,可还是有不少女白领习惯在车里装一箱饮用水、留两袋零食、配一瓶香水。但交警部门特别提醒,这样做在高温天有危险。尤其是不少“老烟枪”最爱随手把一次性打火机、车用香水瓶甚至老花眼镜放在仪表盘上,此举无异于在车里留了一个“小炸弹”。根据历年汽车自燃案例反映,有些正是由于上述物品经暴晒后在车内爆炸引火。
此外,在车上放饮用水,也是老驾驶员的普遍习惯。但来自包装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饮料瓶大多由PET塑料材质制造,但这种材料不耐高温,尤其暴晒后塑料瓶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会溶出水中。”建议酷暑开车喝水,最好还是随身带“新鲜水”。
值得一提是,记者实测还发现,如果有用完的保湿喷雾瓶也可DIY降温,在打开车门的第一时间朝车厢里喷一喷,原理可参照上海世博会上的水雾降温法。
车子不爱洗太阳澡否则会伤“皮肤”
酷暑洗桑拿,够劲又清爽。记者就看到过好几次私家车和洒水车慢步同行意“蹭水”洗车的场景。不过,在“洗澡”这点事上,你可别把车当人。尤其是有些白领颇爱趁午休时间去写字楼附件的路边摊洗车,最最要不得!
据国内最大的一站式汽车保养连锁商“新焦点”的技术专家介绍,盛夏洗车时最好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中午及午后洗车,尽量去阴凉处洗车。因为洗车后沾在车身上的水珠在阳光下会产生类似于放大镜的聚光效应,在水珠底部则温度更高,特别容易伤及漆面。同理,酷暑午后阵雨过后,也最好也能给爱车及时擦身再出门,以避免带水开在日头下。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