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别的嗜好,就喜欢看书,但刚来上海时收入有限,不敢放开手脚买书。
2005年,在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当老师的我,双休日最爱去的地方是七宝图书馆。去的次数多了也就和图书管理员阿姨混了个面熟。一次去图书馆,进门时,当班阿姨笑说:“你是我们馆的老读者了,送你一张上海书展门票。”同时没忘了叮嘱我票子只能第二天用。端详手中的门票,觉得应该去看一下书展,而且还要叫上我正在追求的女孩。
那女孩是我在外来建设者读书会里认识的,在另外一所农民工小学任教。去书展无论如何也得带上她,这可是最佳表现机会。可我就一张门票,我忍不住扫了一眼管理员阿姨桌上剩余的一沓门票,真想过去再要一张,可是我没好意思开口。毕竟人家已经赠你一张了,再要就显得有点贪得无厌。
手捧着杂志有点心不在焉,谋划着如何请女孩一起去看书展,一想大不了自己再买一张门票,就给女孩发了一条手机短信,邀请她明天去看书展,女孩回了个OK。心定的我读书阅报,不知不觉到了图书馆下班时间。正欲离去,管理员阿姨又递给我一张门票,说是多余的票子,过了明天就是废纸。但这票子对我来说是雪中送炭,千恩万谢接过来。赶紧又给女孩发了条短信,告诉她我拿到了两张免费票,女孩回短信夸我人脉广。
票子有人奉送,但天公不作美,书展开馆的首日,“麦莎”台风挟风裹雨“莅临”申城,在去上海展览馆的路上,我和女孩的伞几度被吹歪,一路磕磕绊绊,衣服很快就被打湿。女孩就抱怨我发什么神经呀,这么大的台风看什么书展,小气鬼!两张免费门票作废就作废呗!书展上肯定没什么人。出乎意料的是等到了地方,映入眼帘的是无数被吹得歪歪斜斜的雨伞和张张执著的面孔。
我俩省了买票的麻烦,加入秩序井然的读者队伍,依次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防止雨伞滴水的塑料袋步入展厅。主办方考虑和服务真是无微不至。
走进书展大厅,我们踏入了书的海洋,让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参观哪家馆,该先打开哪本书。随着人流我们翻书浏览,有时驻足聆听一些名人的讲座。作家余华携新作《兄弟》现身那年书展,我俩和许多“余华迷”聆听余华关于“文学和人生”的演讲,都被余华独到睿智的人生见解所深深折服……能够近在咫尺一览文化大师们的风采,让我们精神大振,风雨中的那点疲惫早化为乌有,踏着夜色满载而归的我们深深觉得不虚此行。
感谢图书馆阿姨赠我的两张免费门票,不仅让我和上海书展结缘,也助我成就美满姻缘。
十日谈
我与上海书展
实体书店给读者的体验感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