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认真扎实去做
科研是科学家们的本行工作,相对而言,科普像是“玩票”,但同样必须认真扎实去做,将科学前沿知识和科学精神用通俗准确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并不容易。数学家李大潜院士说:“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晚年不做太多的科学研究了,而是做科学普及,写了一本叫做《优选法平话》的书,都是大白话,效果很好。”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与一位文字表现能力很强的年轻学生,合作写了一本科普书《再造一个地球》。他认为,这种“科学家+专业写作者”的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科普方法。
需考评机制激励
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认为,科学在文化层面呈下滑态势,包括科学的文化精神、科学的文化内涵、科学家的文化素养,原因就在于我们太看重科学的应用力和生产力。“我们要告诉孩子、学生和社会公众,科学是有用的,科学更是有趣的。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但不能居高临下。”
半导体物理学家褚君浩院士提出,除了科学家要做科普工作以外,也要培养一些专门做科普工作的人才,尤其是从青年开始培养。如果在考评机制方面,也要把科普作为成绩列进去,一些年轻科研人员就会愿意做科普工作了。目前,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动员了6所985高校,开设了科普硕士研究生专业,已经成功培养150名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普的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