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
新《十万个为什么》院士作者齐聚上海
马亚宁
  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都不重要,‘为什么’才最重要。”昨天下午,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首次在上海举行。李大潜、汤钊猷、周忠和、汪品先、欧阳自远、褚君浩、黄培康、陈佳洱、林群、陈凯先院士等十余位科学家齐聚一堂话科普创作。这些著名科学家刚刚编纂完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 

  须认真扎实去做 

  科研是科学家们的本行工作,相对而言,科普像是“玩票”,但同样必须认真扎实去做,将科学前沿知识和科学精神用通俗准确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并不容易。数学家李大潜院士说:“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晚年不做太多的科学研究了,而是做科学普及,写了一本叫做《优选法平话》的书,都是大白话,效果很好。”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与一位文字表现能力很强的年轻学生,合作写了一本科普书《再造一个地球》。他认为,这种“科学家+专业写作者”的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科普方法。 

  需考评机制激励 

  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认为,科学在文化层面呈下滑态势,包括科学的文化精神、科学的文化内涵、科学家的文化素养,原因就在于我们太看重科学的应用力和生产力。“我们要告诉孩子、学生和社会公众,科学是有用的,科学更是有趣的。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但不能居高临下。”

  半导体物理学家褚君浩院士提出,除了科学家要做科普工作以外,也要培养一些专门做科普工作的人才,尤其是从青年开始培养。如果在考评机制方面,也要把科普作为成绩列进去,一些年轻科研人员就会愿意做科普工作了。目前,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动员了6所985高校,开设了科普硕士研究生专业,已经成功培养150名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普的教育与管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 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家庭教育/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专版/留学招生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专家下大棚 纸条传瓜经
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
上海高招结束 共录取4.66万余人
上海中学生将赴台交流才艺
大热天为啥易“吃坏肚子”
绘画沙龙帮孩子找回快乐自信
关注自闭症早期诊断与康复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9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 2013-08-14 2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