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认识榨菜
吴道富
  吴道富

  榨菜洵为美食,乃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余为德国甜酸甘蓝和欧洲酸黄瓜),国人不识榨菜者,盖不多也。于我而言,比较多地认识榨菜,是在它的故乡四川。

  上世纪中叶,我大学毕业自沪分配至四川内江工作。某日,单位食堂供应一新鲜蔬菜,片片脆嫩,口感甚佳。我说:在上海未曾吃过。川籍同事讲:榨菜一准吃过,这即是做榨菜的新鲜菜头,炒肉片、放汤更好吃,沱江边不少农家就种这类菜。初春的一天,散步至沱江畔,该同事指道:这就是菜头田。但见露出土上的每棵菜叶约有十片,碧绿生青。同事将土扒开,顿显一比拳头大的瘤状青色茎块,我这才看清“榨菜”的本来面目。同事边将菜头复位边说:不久便可收起啰,四川空气湿润,少高温严寒,最宜种植菜头。大城市生长如我者,于农事常孤陋寡闻,此又长一识。

  后来,我偶翻一书,提及榨菜发明。说是清末某年涪陵菜头丰收,某酱菜作坊伙计见其余多,乃用大坛装满又加多种作料腌之,更人立坛中赤脚力踩,压实后加盖封存。数十天后开坛,异香扑鼻,东家尝后连连称好,于是如法炮制,行销于市,始有榨菜矣。我读后兴味倍增,进而借阅《四川文史资料》查证,终于得悉确切答案。榨菜始创于1898年。涪陵人邱寿安早年在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老家雇资中(与内江紧邻)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采办、运输等业务。是年,邱家院一带青菜头丰收,因邓在资中即会大头菜加工,就与邱家女眷商议,试仿大头菜腌制法腌制菜头。“有客至,主妇置于席间,宾主皆赞美。”邓随即捎两坛到宜昌给老板尝新,邱用其待客,均认为味奇特而鲜美,宜广制之。邱乃精明商家,速于当年赶回涪陵老家,精心谋划,投资建厂,又拜邓为掌脉师,安排家人大量制作,并研究改革加工工艺,以风晾脱水,切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榨菜由是诞生并得名。初,八十坛运宜昌试销,冠“涪陵榨菜”之名广告,未及半月即告售罄。获此厚利,邱令家人秘守加工之法,所配辣椒面、花椒、茴香、砂仁、胡椒、山奈、甘草、肉桂、白酒等作料亦分多处采购,以防泄密;风晾脱水,也仅在自家院内栽桩扯索;如此闭门加工达十六年之久。

  1913年,榨菜始由邱家人发货六百坛至申城,惊艳海上,大赢口碑。翌年,邱家在沪开设“道生恒”榨菜庄扩大营销,上海遂成为榨菜在国内的第二大销售市场。1930年后,榨菜已畅销港澳,出口南洋、日本、旧金山一带,年销高达三万余坛,从此迈向“世界明星”之途。上世纪三十年代,榨菜加工技艺传入浙江,而今海宁等地的榨菜亦已声名远扬,大有与“祖师爷”媲美之态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书香
最美的上海——愚园路419弄
白发
想起一位编辑姐
认识榨菜
跑出健康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认识榨菜 2013-09-21 2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