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新民环球讲坛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不投原子弹 日本战败已定局
苏军参战是助力 中国贡献不可抹
刻在碑上的“战争认识”
  1948年11月12日下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对日本甲级战犯作出宣判。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松井石根、武藤章被处绞刑。他们的尸体被运往横滨火化。火葬场场长等人趁12月24日平安夜美军戒备松弛,将已被扔在公共弃骨场且混在一起的7人的骨灰偷出,安放于兴禅寺本堂。1949年5月3日,4名甲级战犯妻女将遗骨移至热海市伊豆山兴亚观音像边。

  1960年8月16日,7人遗骨被迁往爱知县三根山顶——那里已由财界出资建墓,并树立墓碑,上书“殉国七士墓”,并由甲级战犯桥本欣五郎的辩护律师林逸郎题写碑文:“由于美国使用原子弹、苏联背弃互不侵犯条约,以及物资不足等原因,日本不可能不败。英、美、中、苏、澳、加、法、荷、印、菲、新西兰11国建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事后法对战败国日本的行为进行审判。根据判决,昭和23年(1948年)12月23日子夜,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东条英机、武藤章、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七士被执行绞刑。自久保山火葬场获得遗骨并安置于热海市伊豆山的三文字正平律师,承蒙幡豆町好意,将遗骨埋葬于三根山顶,并经遗属同意和青濑一郎、菅原裕两律师等许多有志之士的赞同,立此墓碑。祈望御灵一边远眺大海彼岸,一边探求大东亚战争发生之真因,为确立永久的和平而努力。”

  这块墓碑扼要概括了日本右翼对战争的认识:总结战败原因、否定东京审判、祭奠战争主要发动者。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这一并不正确的战争认识,也承认原子弹不是导致日本战败的唯一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碑文希望战争罪魁“探求大东亚战争发生之真因”。“真因”是什么?是日本天皇裕仁在《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中宣称的“致力于东亚解放”、“出于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宁”,还是为了“武运长久,八纮一宇”,称霸东亚乃至世界?1986年8月15日,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给胡耀邦的信中写道: “虽然距战争结束已有40年,但不幸的历史伤痕依然深深留在亚洲近邻各国国民的心中。”这才是日本应该确立的战争认识。而刻在7名甲级战犯墓上的碑文,恰恰是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

  对美采取战和两手准备

  不少日本人认为,日本所以战败,是选错盟友。作为海洋国家,日本理应和能掌握制海权的美国结盟,而不是与之为敌,最后挨了美国两颗原子弹。

  对美立场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日本陆海军意见相左。日本陆军主张借助德国和意大利的力量,对抗苏联,但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省次官三本五十六、海军军务局长井上成美则反对同德意结盟。

  1938年的“张鼓峰战役”和1939年“诺门罕战役”,使日本认识到靠“单打独斗”不是苏联对手,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借力德国对抗苏联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德国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使日本决意和德国联手。9月27日,日德意外长在柏林签署《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

  即便建立了日德意轴心,日本也不想过于刺激美国。日本政府1940年9月16日通过的《关于强化日德意轴心的文件》秘密附件提出:“对美国尽量采取和平手段”,即小心翼翼不得罪美国,但仍做好了战与和两手准备。

  在对美作战方面:1941年1月6日,山本五十六提出突袭珍珠港的作战构想与作战方案,要点是:“在开战之初,即对敌主力舰队进行毁灭性猛烈袭击,使美国海军和美国国民一蹶不振,志气沮丧。”这一方案获批准。

  与美议和方面:1941年11月5日御前会议决定,将与美国和谈时限定为12月1日0时。11月26日下午5时,美国务卿赫尔向日方递交了无异于“最后通牒”的备忘录。眼见谈判无望,12月1日,日本政府举行御前会议:“与美国交涉未能奏效,帝国决定对美英荷开战。”

  原子弹投下前败局已定

  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认为日本的命运是由原子弹决定的,实在是一种错误。在第一颗原子弹投下前,日本的失败早已成定局,那是盟军压倒性的制海权所决定的。”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海战,日本开始丧失战争主导权。从太平洋战争开战至战败,日本“大本营发表”总计发布战报852次,篡改输赢真相成为其一贯伎俩。

  1943年6月19日至20日,日军舰队同美军舰队在塞班岛展开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母大战——马里亚纳海战,最终彻底丧失制海权。1944年秋,在菲律宾莱特湾海战中,日本开始实施自杀式攻击,试图以此在美国引起恐慌和厌战情绪,使美国国民反对攻击日本本土并终止战争,但未能得逞。11月24日,美军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无差别轰炸”,东京被炸得处处瓦砾。

  1945年1月20日,在败局已定的背景下,日本当局提出以战求和。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最高统治阶层希望能“体面媾和”。6月22日,天皇裕仁首先要求讨论如何终结战争。7月7日,裕仁向首相铃木贯太郎提议,派特使前往苏联。同一天,日本政府向苏联表达了裕仁天皇希望以除无条件投降以外的方式结束战争的意向,并派近卫文麿作为特使访问苏联。但苏联在7月18日以日本派遣特使目的不明确为由,拒绝近卫访苏。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敦促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中国牵制约80万日军

  既然日本败局已定,美国为何投放原子弹?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1945年6月18日,白宫最高军事会议通过了登陆日本本土九州的作战方案,决定投入兵力76万余人。7月原子弹试爆成功,使美国认为以原子弹敦促日本投降,可大幅减少伤亡。第二,如美国海军上将李海所言:“科学家和一些其他的人们想要进行实战试验。因为这个计划耗费了大量金钱(总计20亿美元)。”第三,根据1945年签署的《雅尔塔协定》,苏联将在对德战争结束2至3个月后对日开战。按丘吉尔的说法:“美国不愿苏联参加对日战争。”

  日裔美国学者长谷川研究后认为:是苏联对日宣战而不是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我认为,这一观点有失公允:苏军的作用固然不可抹杀,但为中国战区奠定胜局的,是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面出击的中国军民。

  8月6日上午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日,苏联照会日本政府,由于其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通过苏联进行和平斡旋的基础不复存在。苏联终止《苏日中立条约》,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当天,百万苏军发动“八月风暴”,横扫日本关东军。

  今年10月18日,《纽约时报》刊载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题为《世界欠中国的战争债》的文章指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是未被讲述的二战伟大故事之一。尽管中国是首个与轴心国交战的同盟国,与美国、英国甚至1945年8月才对日宣战的苏联相比,中国在太平洋战局中的作用远未得到承认。1944年,约4万名中国士兵在缅甸与美英军队并肩作战,确保史迪威公路安全通畅。在中国境内,他们牵制约80万日本兵力。”这番论述客观公允。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除了动员关东军和驻朝鲜的部队,还从本土派出三个师团,试图一举压服中国。但战争当年,中国军队就给了日本教训。八一三淞沪抗战,日军伤亡惨重。战事的胶着,令日本不得不承认:“事变的长期化已不可避免。”

  1938年初至翌年,日军进攻武汉,同时还想瓦解中国抗日阵营,“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而武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合点”。根据日本1956年3月的数据,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日军战死185万人,在中国(不包括东北)战死40.46万人,约占2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巨大作用。中共中央1935年8月1日发表的《八一宣言》在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了主导作用;中共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极大地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政策。

  总之,中国军民通过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不容否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广告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早间点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专版
   第B11版:市场之窗
   第B1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论日本68年前投降真正原因 谈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国作用
美国不投原子弹 日本战败已定局 苏军参战是助力 中国贡献不可抹
新民环球讲坛火爆 读者务必提前报名
冯玮现场回答听众提问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讲坛B07美国不投原子弹 日本战败已定局
苏军参战是助力 中国贡献不可抹
2013-11-14 2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