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朋自远方来
吴寒月
  吴寒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从学校毕业后就分配来到了上海,成了一个新上海人。从此,在工作、学习、生活之余,还得忙乎另外一件事——接待来自家乡和其他方向的亲朋好友。亲朋好友一个接一个来,有的要安排吃顿饭,有的陪同出去参观游览一下,有的安排住进附近的宾馆招待所,有的安排住在自己家;如果是到上海看病,除了到医院探望以外,还得帮助托人联系有关专家。时间长了,大家都说我成了接待站站长。

  做好接待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给每一位来上海的亲朋好友留下好印象,时间投入了不说,经济上投入得也不少。有一次,一位朋友带着七八个朋友来上海,到上海后就打个电话:“我们住哪呢?”住哪?肯定是住招待所嘛,见他们没有买单的意思,我就自己把单子买了。幸好,经济的投入目前还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非常欣慰的是,爱人对于接待也非常理解,谁让我们生活在上海呢?有时因为工作忙,接待不及时不到位,朋友多少有些误会,我就赶紧解释,赶紧补救。

  有朋自远方来,我很高兴。但对于有接待恐惧症的朋友,我也非常理解。前不久,一位老家的朋友偕夫人小孩到上海游玩,其夫人联系自己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一位朋友,始终联系不上,只得自己住进酒店。他们找到我后,委婉地列数其朋友的“小气”:平时总热情地邀请我们来上海玩,我们真的来了,她倒联系不上了!但我认为,人家接待有接待的理由,不接待也有不接待的理由,如果人家出差到外地了,或正在忙等等不便之事,在我的开导下,这位老家的朋友才算原谅了他们那位联系不上的朋友。

  要不要接待、怎样接待从外地来上海的亲朋好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上海是新老上海人的脸面,新老上海人也是上海的脸面。我们的热情,给人家的印象就是上海的热情;如果我们冷漠,给人家的印象就是上海的冷漠。作为工作学习生活在上海的一员,我们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作为享受着上海种种资源的我们,也必须做好一些接待工作,这既是亲情友情对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是上海形象对我们的要求。所以有朋自远方来,我是不亦乐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戏画
购 物
同学
有朋自远方来
不良的生活方式引发男性不育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
今宵灯谜
寻踪西仓古桥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有朋自远方来 2013-11-26 2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